南安将重点实施水系清净工程 让群众享受清水润泽
春节的热闹还未散去,省新镇省东村党建公园年味正浓,村民们趁着好天气来这里休闲散步。这个党建公园依檀溪而建,河流内侧入河口,早已没有了以前的恶臭气味,“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的檀溪正在回归。
檀溪流域省东村段。
这是多年来南安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果。水污染防治是南安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水系清净工程被列为2023年南安将重点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
为了尽快实现全域污水零直排,让群众享受清水润泽,今年南安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期和市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投用沿海片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海排放工程,推行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一体化,开展重点河流“一口一策”整治行动。
重点河流“一口一策”整治
檀溪属于晋江西溪的支流,发源于南安市省新镇境内的笔架山,水系辐射范围广,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省新镇及美林街道,流域范围内囊括15个建制村,最后至李西村河口汇入西溪。
据了解,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根本改善檀溪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压实各方治污责任的关键。“对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关键是截污纳管。”泉州市南安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切实提升檀溪流域水环境质量,泉州市南安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南安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河长制联系单位)、省新镇、美林街道,全面开展檀溪干流3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逐个分析各排污口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治措施,建立“一口一策”调查整治对策清单,明确整治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截至2022年12月8日,檀溪流域已完成整治排污口13个。“以前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檀溪,枯水期檀溪散发着阵阵恶臭,现在政府帮忙解决了生活污水乱排的问题,村里的环境好多了。”檀溪边居民陈先生说,如今的檀溪正在焕发新生机。
除了檀溪,南安在各大流域都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目前,檀溪、诗溪、兰溪、淘溪这4个流域共排查203个入河排污口,其中檀溪流域35个,诗溪流域103个,兰溪流域41个,淘溪流域24个。除已完成整治的入河排污口外,其余的也已列入下阶段整治任务。
建设深海排放工程
近日,记者来到南安市沿海片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海排放工程施工现场,只见海面上有一艘铺管作业船正在进行管道铺设,一旁的挖泥船、泥驳船也在有序作业。
该工程位于石井镇西南部和围头湾的滩涂海域,计划总投资88325.59万元,2条排海管道全长约21公里,设计污水输量为16万吨/天。
“建设这个项目是为了解决南安市电镀集控中心污水处理厂、泉州市南翼污水处理厂、‘泉州芯谷’南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石井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的去向问题,优化湾区海洋环境质量。”该项目负责人洪礼义介绍,这一项目的建设将有效保障“泉州芯谷”南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华源电镀集控区的持续发展,是南安市电子信息、石材陶瓷、水暖厨卫三大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要素。
据了解,该项目的实施分陆域段和海域段,目前均已开工。其中,陆域段新建管道总长13公里,于2021年7月开工,目前已全部完成。海域段于2022年11月开工,拟新建2条并行的钢质海底管道,将污水处理厂尾水输送至海上扩散口,在管道终端设置两座扩散器进行扩散排放,单条海底管道长约10.5公里,单座新建扩散器的长度149米。
“目前海底沟槽已开挖6公里。”洪礼义说,项目范围内的5公里至10.5公里存在9个礁盘区,因靠近生态保护红线区禁止炸礁,施工难度大,进度有所缓慢。目前海底管道已铺设5公里,一天能铺设100-150米。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一直是困扰农村生态环境的顽疾之一,对此,南安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排一体化”治理格局,南安市城乡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进行“投、建、管、运”,由南安市水务办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全市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工作。
此外,南安还建成了全省首个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监控平台,平台已安装流量计及视频监控设备220套,推行“网格+智慧治污”治理新模式,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网格化社会治理场景运用项目。按照“一村一策”,全市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实施化粪池管控为主、就地集中处理为主、纳管为主三种治理路线。目前,全市三格化粪池为主的无害化卫生厕所380560户,普及率为99.978%,建成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6座,41个村庄就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记者 王丽清 黄奕群 通讯员 戴伟明 许宗信 郑志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