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444名村(社区)“领头雁”集体“充电”
聆听授课,聚精会神、汲取知识;分组讨论,直面问题、畅所欲言;现场参观,学习经验、感悟发展……5月14日—28日,南安市对全市44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
5月28日,四期培训班圆满结束,从基层党建工作新发展新要求,到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从理论学习到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每期5天的学习时间,为村党组织书记们“充电蓄能”。此次培训班有哪些内容?学员们又有哪些收获?
南安市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丰州镇燎原村参观学习
因材施教 提高培训实效
怎样当好一名合格的“村官”?作为村书记,在五年任期内怎么考出一份乡村振兴的高分答卷?在开班仪式上,南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桂森向参训人员抛出了2个命题。他指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此次培训既是整装鼓劲,也是一次全面的“充电”,希望大家珍惜培训机会,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大展身手。
围绕这2个命题,南安市在此次培训活动中,创新推行差别化、个性化履职培训,优化课程设计、培训内容。“尽可能让参加培训的村党组织书记能学得了、用得上,有感悟、有思考。”南安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廖晓鹏告诉记者,此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活动突破以往常规分班模式,按照工作情况设置留任、新任、转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四个班次,针对不同班次,找准不同层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现实需求,精准发力、因材施教,采用“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研讨交流+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实行“订单式”教学,突出培训实效,确保在短暂的培训时间内让村党组织书记能最大限度汲取到所需知识。
廖晓鹏告诉记者,培训课程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上,基层党建、农村“三资”管理、乡村治理等课程是“必修课”。个性上,新任、转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侧重于基础和业务培训,现场教学和经验分享环节帮助“新头雁”找差距、学办法;连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经验丰富,精简基础培训,更注重如何发挥“头雁”效应以提升履职能力;社区党组织书记则侧重强化“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此外,南安还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设置相关培训课程。
“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既学到政策法规、职责任务,又学到创新理念、思路方法,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本领。”廖晓鹏说。
找准不足 增添发展动力
“我们村的群众难动员,思想工作难做。”“虽然叫社区,但整体还是偏农村。”“我们社区资金问题比较严重。”……夜晚,结束一天的学习后,村党组织书记们短暂休息后又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火热。大家不羞于说出村庄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其他人也不吝于提出各自的建议、意见。
“说是交流研讨,也可以说是‘话仙’,大家一起谈经验、话感悟、谈做法、论发展,互相交流乡村发展的‘小点子’。”在水头镇朴一村党支部书记吕子孟看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交流机会。
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此次,吕子孟是学习者,也是分享者。培训期间的交流会上,他也跟大家分享了这几年朴一村乡村振兴的做法、经验。
在观摩学习中开阔视野,启迪思想中促进发展。从丰州燎原村的裸房整治,到梅山灯光村的创新乡村治理,再到水头朴一村的全民参与乡村蝶变……观摩学习中,大家一边看一边交流,时不时点头称赞,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将所见所闻、典型经验、亮点做法记录下来带回去。
白天理论学习、参观考察,晚上交流研讨、学习消化,成为大家的共识。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不少学员坦言,学习期间,他们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此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触动了自己的思想观念。走出去学习,看到别人的先进经验,让我们清醒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回去后我们将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学到的是经验,改变的是思路。“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体会到,要做好本村乡村振兴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场听课、现场观摩,各观摩点的先进思路、创新做法和运行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借鉴,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明确方向少走弯路。”作为“明星村”梅山镇蓉中村的党委书记,李文彬是“新人”也是“老人”,虽是新任书记,但他在村务工作这一岗位也工作多年。此次培训他直言“收获良多”。
拟投入100万元对全村50余座裸房进行整治,实现2022年年底全村裸房整治100%完成;计划多方筹资对泉珍广场前片区进行整治绿化提升工程;推动“愉景湾”等小区业委会成立……记者了解到,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培训伊始,每名学员都提交了一份任职工作规划书。翻阅每份任职规划,长到五年工作,短到今年工作目标,都详细列出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
“下次培训或是到时间节点,大家可以再看看,你完成了多少。”廖晓鹏表示,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让村党组织书记能明职责、定方向,在乡村发展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