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封控区内的抗疫点滴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诗山镇梧埔山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医护人员等闻令而动,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个个暖心的举动,一幕幕难忘的动容画面。风雨交织,责任和守护始终同在。每一位逆流而上的战士,用不舍昼夜的坚守,生动勾勒出光明最美的战疫图景。
我只想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接上级通知,有紧急情况,马上到村委会集合。”凌晨0点,接到电话,梧埔山党委副书记洪隆顾不上问具体发生了什么,挂了电话一刻不停从家出发到村委会。疫情发生后,他总是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连夜迅速布置核酸采样点、组织村民有序采样、汇总数据及时反馈。看到有佩戴口罩不规范的村民,他就及时提醒。因工作繁忙,常废寝忘食,不到40岁的他,却要常备降压药。说起接到紧急任务当天的感受,他的第一反应是,“我脑子里飞速地在转,怎么捋顺管控工作、配合做好防护措施、安抚居民情绪,没别的情绪。”
每颗“小齿轮”都能发挥大作用
自疫情发生后,梧埔山村网格专干杨小燕与家人一起是时间更少了。“这一天天就想着怎么赶紧把所有工作做好,不能有疏漏。这半个月来都没有怎么休息,但我得忍住,村里都是老同志,对电脑不熟悉,他们在一线奋斗,我也不能倒下。”梧埔山村网格专干杨小燕是个理性的姑娘,从一个凌晨,到又一个凌晨,当一切安排妥当,她饭也顾不上吃,有个靠的地方坐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要有需要我戴上口罩就出发
“水端,村里出事了,你能回来帮忙么?”本应在家休息的梧埔山退休村主任叶水端,在接到梧埔山驻村领导电话后,她二话不说,赶回村部,加入志愿者行列。回归队伍后,她立刻凝聚动员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热心人士等踊跃参与,在各个角落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投身核酸检测、线索摸排、防疫宣传、配送物资等各项工作。
“时间比较紧,行李要准备好,换洗的衣服要带上,口罩一定要带上,书本等可以过去......”在负责转运期间,她总会第一时间电话联系重点对象,安抚嘱咐他们做好个人防护,准确把重点对象组织到集中隔离点隔离。今年62岁的她,身体欠佳,连日奋战声音都沙哑了,但仍坚持与年轻干部一起熬夜奋战,她认为“即使退休了,但我是老党员,更何况我还是人大代表,只要组织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归队,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
面罩后分不清你我的“大白”
凌晨0点,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梧埔山老协会门口,有一群“大白”,彻夜不眠,准备入户,为全体村民进行入户核酸采样。
梧埔山村现居住人口达4000多人,在每次的采样中,医护人员一个人要负责1-2个角落,协同1名录入人员,由1名志愿者带领,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做核酸检测。不少核酸采样人员将黄色的医疗废弃物专用垃圾袋系在腰间,手捧整盒的核酸采样管,那一抹黄白色在风雨中分外鲜艳。
陈女士是梧埔山7组组长的妻子,当得知村里紧急招募核酸检测采样信息录入志愿队者,她第一时间报了名,无论凌晨0点还是3点,她总会提前做好防护出现在现场等待,“登录账号——选择采集区域——开箱拿试管——扫码识别——身份录入——封管”,每一步都不马虎。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参加志愿队时,她笑着说:“我的丈夫在前线奔波,我在家里什么也帮不上忙,村里需要帮忙,我能帮一点是一点”
住在梧埔山村的洪先生感叹,特殊日子里,我们能安稳过日子,这背后是一群人的付出。这群人在村里都穿着防护服,甚至分不清谁是谁,但我们知道,这里面有干部,有公安、有医护、有志愿者,我们统称他们“大白”,感谢“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