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抗疫力量 南安多形式推动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今日南安   2022-03-31 10:55

  自3月13日以来,在全市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协奏曲中,南安统筹利用全市各级、各类宣传平台和阵地,市、镇、村三级联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坚持硬核宣传、动员引导相结合,第一时间把疫情知识普及、个人防护知识、核酸检测便民服务情况送进千家万户,实现全市宣传阵地无死角、全覆盖,营造全员参与、群防群控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防疫宣传无死角

  “请大家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戴口罩、勤消毒……”连日来,在南安大街小巷,防疫流动宣传车、镇村宣传人员在马路上不停来回,喇叭声不绝于耳,时刻提醒市民不聚集,注意疫情传播风险。

  疫情之下,只有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才是制胜关键。

  横幅挂起来、喇叭响起来、宣传车跑起来、公告贴起来、显示屏亮起来、宣传单送起来、短信消息推起来……抗疫期间,南安协调“征用”全市各地LED屏2000多个、楼宇电视若干,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宣传视频和海报60万次;布设宣传横幅3万多条;印发海报、宣传单等超12万份;协调三大通信运营商分阶段群发各类提醒短信超1900万条,形成群防群控浓厚氛围。

  摆大道理,村民听不进;讲法律知识,村民听不懂。对此,南安结合乡村实际,采用“接地气”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闽南语,创作推广“闽南四句”、讲古、高甲戏、南音等乡土特色作品,自制“口语化”宣传标语、“土味”音频、核酸检测“手绘流程图”等,丰富宣传载体形式,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

  南安还建设市级“云广播”应急联网播报系统,覆盖全市的主要道路、路口、高速口等重要节点,与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村居“村村响”广播系统联合组成涵盖全市范围的应急广播网络,首批50个基站广播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在城乡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走街串巷,将防疫宣传知识带入每家每户。在乡村偏远地区,超1000辆流动宣传车、摩托车,2500台(套)移动音箱设备,让宣传的声音回响在田边厝头。

  此外,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文艺工作者自发投入抗疫宣传中,用文字、笔墨、镜头等形式创作出众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文化作品。南安还创新疫情防控宣传,依托南安“福建奥运冠军之城”优势,邀请奥运冠军李发彬、黄东萍录制为南安加油的短视频,作为手机来电显示视频,进一步提振抗疫士气。

  打响新闻宣传战“疫”

  在抗击疫情这场大考中,除了“天罗地网”的宣传阵势外,南安市委宣传部还成立疫情防控新闻选题策划小组,坚持每天策划、每天会商,协调南安广播电视台和海丝商报派出精干记者深入一线,开辟各种特色栏目,围绕抗疫主题开展宣传报道,合力传递战“疫”最强音。

  16日晚,南安市融媒体中心迅速成立南安融媒先锋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疫情防控全媒体宣传工作中。连日来,披星辰伴日出,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先锋队的身影。《老民警的抗疫“十二时辰”》《“银发先锋”硬核抗疫忙》《“疫”线上的“父子兵”》……在他们的笔头、镜头下,“防护白”“警服蓝”“马甲红”逆行而上、坚守“疫”线的感人故事一一呈现。他们不畏困难、冲锋陷阵,深入封控区实地采访,讲述党员干部和群众携手抗疫的故事。

  搭平台,发挥传播优势。南安还依托南安市广播电视台、海丝商报、南安新闻网,以及“今日南安”“南安融媒”“海丝商报”微公号等市域内融媒资源,统筹发布相关新闻报道、疫情防控重要举措信息等,发挥“1+28+N”新媒体矩阵规模发布的优势。截至目前,南安本级媒体刊发相关信息稿件近800篇,人民日报App、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福建日报、东南网等多家中央级、省级媒体聚焦南安抗疫,刊发新闻稿件超400篇次。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 安海桥头村:擦亮“红色”底色 描绘发展蓝
  • “泳”立潮前 智启新程 晋江市泳装产业协会
  • 晋江“520”结婚登记火热 385对新人喜结连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