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市杏埔村织密防疫安全网

闽南网   2020-02-28 22:39

  为村民分发口罩、组建爱心防疫队、织密防疫安全网……疫情当前,泉州南安市霞美镇杏埔村的村干部们做足工作,制定出一套“网格化”防疫新招。

  “你家几口人?一人可以领两个,拿好了!”近日,泉州南安市霞美镇杏埔村的村干部们正挨家挨户,第一时间将到货的口罩送了出去。

  “我们村共有6000多位村民,每位村民两个口罩,发了1.2万余个。”杏埔村党委书记洪建南说,这已经是村里第二次给村民们发口罩了。

  据悉,杏埔村有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6000多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用口罩都很紧缺,很多村民买不到口罩,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处想办法寻找货源。

  “我们第一时间启用了村爱心公益基金会的资金,多方订购,期间很多订单都被退回,好不容易才订到了第一批口罩。”洪建南说,除了给每个村民发放口罩外,村委会还给村里的中小学预留了一批口罩。截至目前,杏埔村累计为村民、学校发放口罩2万多个。

  给每个村民分发口罩只是杏埔村开展疫情防控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作为人口大村,如何有效地避免防控工作“盲区”和“真空”,是杏埔村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杏埔村想到了以网格为单位,实行地毯式排查。

  “将全村划分6个片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10个人左右,有组长、副组长、成员、联络员。”洪建南介绍,为筑牢疫情防控网,村委会共派出50名网格员深入防疫一线,深入本村流动人口聚集区、菜市场、在建工地工棚、企业员工宿舍等地,对所有外来人员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开展“拉网式”摸排、访查、登记工作,并建立工作台账,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这样的方式,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网格员洪清辉说。

  “在实行地毯式排查过程中,有网格人员发现一出租屋内有疑似非法聚集,杏埔村随即联合派出所进行取缔。”霞美派出所民警陈剑涛说,这样的地毯式排查对疫情防控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讯员 柯琳琳 黄瑜鹏)

  4,“相比一线医护人员,我做的微不足道”

  “我现在处于这个特殊阶段,没办法过去武汉帮忙,只能献爱心支持他们。大家都是同胞,支援武汉和家乡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近日,武汉红十字会和泉州红十字会各收到一笔5000元的特殊捐款,捐赠者是来自泉州南安市溪美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对象余某。

  虽然是社区矫正对象,但自入矫后,余某一直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深刻反思自己犯下的罪错。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余某时刻关注牵挂着疫情情况,十分忧心备受疫情伤害的同胞。

  “相比一线医护人员,我做的微不足道。”谈及此次的善念善举时,余某表示,广大医务人员的忘我奉献以及全国志愿者无私驰援的精神深深打动她,于是她决定慷慨解囊,先后以公司和个人的名义向武汉市红十字会、泉州红十字会捐款。

  除了献爱心以外,作为一名企业老板,余某严格按照南安市企业复工的要求,备好防疫物资、落实防疫措施、做好防疫宣传。

  “我已经按程序向溪美街道申请了复工,我会尽我所能把公司和员工管理好,请你们放心。”余某告说,为严格抓好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她让公司每日为员工测量体温2次并登记,实施分开用餐制度,并对公司各角落进行卫生消毒。 “我也劝告亲友和员工,尽量居家不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麻烦。”

  不仅是余某,溪美司法所还有多名社区矫正对象也在疫情期间默默奉献自己的爱心:1月29日,黄某通过支付宝向武汉捐款500元;2月2日,欧阳某某向溪美捐赠200个一次性口罩;2月4日,郑某通过支付宝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20元;2月18日,郑某通过银行转账向仑苍捐款2000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溪美街道社区矫正对象累计向武汉和泉州等地捐款12520元,捐献口罩200个。

  “我很想为南安人民做点什么,但是能力有限,只买到这些口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我觉得这阶段除了在家配合监管、读法学法、照顾孩子之外,唯一能做到就是捐款了。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

  这些社区矫正对象的拳拳之心,就像一座座坚实的堡垒,守候着防疫战线上“战士们”。

  ……

  “社区矫正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疫情期间,他们尽己所能,自发参与对抗疫情、积极奉献爱心,是这个社会的福音。”南安市溪美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说。(通讯员 柯琳琳 黄瑜鹏)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聚焦“十五五”规划!鲤城区政协现场调研
  • 洛江区人大常委会2025年代表工作推进会召开
  • 洛江区召开常态化创城工作调度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