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东田阿婆唱的这些闽南山歌你听过吗?

海丝商报   2018-06-27 09:05

­  “东田妇女紧起来,勿得一直在厝内,团结起来力量大,做做大事给人看……”25日下午,在南安市东田镇蓝溪村黄锻治阿婆的家里,一首50年代的闽南语山歌缓缓传出,当年脑海里有上百首山歌的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只记得几首。

­  25日,记者来到蓝溪村,听黄锻治和她的朋友用山歌讲述过去的生活情景。

­  现在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唱

­  黄锻治今年84岁,早些年从溪美嫁到东田,如今已经头发黄白、行动不便,虽识不得几个字,但在当年唱起山歌来,可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

­  “说起学习山歌已经是70多年前的事了!当年我才十几岁。”黄锻治笑着告诉记者,那时候有人编了很多宣传政策、解放妇女的闽南语山歌,旋律简单,歌词也好记,她们学会了就四处传唱,像《东田妇女紧起来》《妇女生活大变迁》《互助组帮工队》等。

­  “我们下地种田、上山放牛、砍柴的时候,就一边走一边唱。年轻时,脑子里有上百首的山歌,首首都记得清楚,而现在就只能凭记忆想起来几首了。”黄锻治说,从前偶尔也会唱给儿孙们听,但是这些50年代的歌曲如今儿孙也不喜欢了。

­  “园内花开,气味清香,蝴蝶飞来对对双双……”今年82岁的陈两阿婆牙齿已经掉光,但是一首《园内花开》在她唱来却格外动听,她六七十年前在农校学习了好多山歌,年轻时和姐妹们天天唱这些歌曲。

­  “现在只有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才会唱山歌了。”陈两告诉记者,这些歌曲深入民心,用歌词来宣传政策,口口相传。

­  62岁的黄阿言则是从陈两那学习的山歌,《正月人迎翁》《蓝溪大队》《过番邦》等歌曲她都还记得很清楚,“现在比较少唱这些歌曲了,年纪轻的也都不知道我们有这些山歌”。

­  闽南山歌传播正能量具有时代特征

­  从事闽南语研究的民俗专家黄印级近日收集整理了不少闽南语山歌,他告诉记者,东田镇蓝溪村从前有个码头,船可到泉州,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闽南语山歌传播较广。

­  据黄印级介绍,这些闽南语山歌是解放初期,大约上世纪50年代时创作出来的,内容一般为倡导妇女解放、下地劳动,反对剥削和封建礼教等内容,此外还有倡导保洁卫国、支援前线等山歌。

­  “这都是一些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传播正能量,同时体现当时生产生活情况的一些山歌。”黄印级告诉记者,也有一些倡导家庭和睦,歌颂美满生活的闽南语山歌。

­  “目前我们还未看到文字记载的闽南语山歌,大多数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唱。”黄印级说,闽南语山歌相比其他山歌曲调简单欢快,用词押韵,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编入歌内,像《正月点灯红》这首歌曲,当然也有男女对唱的欢快情歌。

­  “这些闽南语山歌只有一些年纪大的村民在口口传唱,面临失传,我现在整理了东田这边50多首闽南语山歌,想将一些闽南一些青年励志俗语、教育孩子的闽南语一同编册入籍,赠送给南安的学校。”黄印级说。(记者 黄伟励 李想 通讯员 吴双龙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洛江区启动2025年“薪
  • 【惠女精神•传承有我】杨嘉红:双肩担使命
  • 【惠女精神•传承有我】杨嘉红:双肩担使命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