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眉山乡:此间何以学霸多 村民称有“清华楼”
南安眉山中心小学清华楼
再过十几天就是一年一度备受瞩目的高考时间了。在南安眉山乡的一所小学里,有这么一座楼,它因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眉山学子而得名“清华楼”。在这个偏僻的乡镇里,十多年来,这栋“清华楼”激励着一届届眉山学子“立鸿鹄之志,扬奋勉之帆”,从2000年以后的16年里,走出了10名清华北大学子。
清华楼建设
“清华楼”寓名校灵气激励学生
南安眉山乡大眉村地理位置偏僻,身处山林之间。走进大眉村里的眉山中心小学大门,一眼看见的就是一幢三层的圆形建筑,建筑的外墙上“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八个白底红字格外醒目。它仿北京天坛外形,浅青石底座,红琉璃瓦顶,白檐红墙红柱,浑然一体。圆楼的大门正上方镶嵌着“清华楼”三个镏金大字。
现年73岁的魏火星,是建设清华楼的发起者。退休后他回到家乡,1995年和几名乡贤带头捐资,发起成立南安市大眉村教育基金会,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在他看来,乡村经济要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以教育为本。1998年,他发起筹建眉山中心幼儿园,让眉山乡的学前教育更推进了一大步。
“这幢楼为什么叫清华楼,而不叫北大楼?”许多人第一眼见到它时总会这样问道。
2000年,从眉山中心小学毕业的大眉村人魏岳腾以816分、南安市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眉山乡里走出的第一名踏入国内最高学府的学子,极大鼓舞了当地村民培养子女的热情。基金会抓住契机,要在眉山中心小学内筹建一幢教学楼,提升学校办学条件。而在商讨楼的命名时,大家一致决定取名“清华楼”。“寓名校之灵气,意在携少年儿童立鸿鹄之志,扬奋勉之帆,刻苦砥砺,勇于拼搏,争做祖国栋梁之材。”魏火星介绍道。
清华楼四周222块文化栏板上刻着国学经典
惠安石匠打造222块国学经典栏板
据介绍,清华楼所选地址原是学校里的一处小山坡,在建筑设计上,有乡贤提议用圆形建筑,但又认为每层都一样过于普通,经多方取经商榷,最终决定设计为仿天坛的复古建筑,更显庄重古朴,又不失灵气。
幸得上百名乡贤的慷慨解囊,筹得53万多元,2004年清华楼正式动工建设,历时一年多,一幢占地291平方米,建筑面积573平方米,高度15.2米的仿天坛教学楼落成。清华楼集教育教研,图书阅览,电化教育,团队活动为一体。
2015年,乡贤踊跃捐助40多万元,再建清华楼的附属工程,大理石栏环绕着清华圆楼,由下而上有四圈,总长478米,栏柱雕祥云,造型古朴,与清华楼相得益彰。更特别的是,石栏内共镶嵌有222块文化栏板,走近一看,上面刻有三字经、弟子规、经典古诗词等。
魏老介绍,栏板是请惠安技艺精湛的石匠特别雕刻打造的,历时一年多,涵盖众多国学经典,意在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