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举办李贽学术研讨会 50余专家学者齐聚

海丝商报   2017-12-15 11:37

王南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王水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王忠智泉州市作家协会

王国钧南安李贽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黄国盛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王宝峰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哲学系

和勇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张建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研讨会现场。

­  13-14日,南安市举办李贽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山西、天津、云南、郑州、福建等地的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宣传、弘扬李贽思想。

­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0多篇。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会上,针对各自收录在《“李贽与海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书中的论文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  深受李贽思想影响日本发动明治维新

­  李贽不仅是中国走向近现代的启蒙思想家,他提出的许多理论命题,不但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就是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如从民之性顺治民欲的为政治国理念,圣凡一律人生平等的社会理想,希求童心真心反对假人假言的人格修炼等,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批判精神和启蒙意义,在今天也同样值得借鉴与吸取。

­  此外,李贽还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对东南亚诸国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挣脱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而走向近代化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维新的思想先驱吉田松阴创办的学校“松下村塾”,就用李贽的著作作为教材,先后培养了80多名学生,并形成了阳明学派。此后,阳明学派发动了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走向近代化。

­  主政姚安三年“以德化民”惠及一方

­  李贽的启蒙思想对明代中后期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李贽的启蒙思想与姚安紧密相关。在姚安为官虽仅仅三年,却是他一生中直接治理一个地区、直接接触下层社会的唯一机会。

­  李贽执政姚安时,姚安人民乱极思治。在那个动乱纷争的年代,李贽“以德化民”的理念,明确提出了“务以德化民,不贾世俗能声”的执政方略,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姚安少数民族部分滞后的观念和习俗也慢慢地改变。他在姚安还大兴讲学之风,言传身教,对姚安地方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培养造就了一批当地著名的学者文人,惠及一方。

­  也正因为有了姚安这片沃土的润泽,才成就了李贽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姚安又因为李贽的这段人生宦游而受到世人关注。

­  真正尊孔当有出世超脱的境界

­  对李贽思想特质的认识,依然聚讼不已,并开始逐渐聚焦于李贽是否尊孔这个问题。

­  在李贽看来,真正尊孔,当有出世超脱的境界,不以功名利禄为念,不避讳异端名色,以朝闻夕死精神专精求道。

­  细察李贽言论,不见其明言反孔之说;相反,其晚年对孔子的尊崇,可谓无以复加。然而,李贽尊孔与否问题,不能仅仅看李贽本人怎么说;也不能听批判者、表彰者一面之词,而应当将此问题放在整个儒教社会背景下,结合李贽本人生平和思想发展历程来理解。

­  李贽尊孔与否,似可这样来认识:李贽自以为尊孔,也有晚年真尊孔之时;而其异端思想言行置于整个儒教社会制度及正统观念之下,就其思想发挥社会影响而言,李贽总体和本质上是反孔的。

­  李贽思想蕴含丰富的海洋文明元素

­  李贽思想蕴含丰富的海洋文明元素,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一定程度自觉与不自觉地触及到了中华文明演进的方向,即弘扬中华海洋文化并吸收域外海洋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之融合。

­  探讨李贽思想所蕴含的海洋文明元素,必须首先认识李贽思想中海洋文明元素萌发之社会历史条件。

­  第一,李贽故里南安,与福州相距200余公里,福州与南安之间的沿海地区,是中华海洋文明孕育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第二,秦汉之后,尤其唐宋时期,随着中原人口南迁,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相互融合之历史进程逐渐加快,并促进地区海洋文明的逐步发展;第三,李贽故里南安在中华海洋文明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历史地位,南安是闽南“中心治所”文化发祥地,一定程度就是中华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相互融合的结果;第四,李贽所处时代,是中华海洋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先进思想和超前观念丰富了海丝文化的内涵

­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海上商贸通道,其形成、发展、繁荣过程中所涌现的以“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海丝文化,更是风靡国内,传播世界;尤其在海丝之路起点的泉州,更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

­  李贽作为土生土长的泉州籍大思想家,先辈的传承训诲,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深受海丝文化的熏陶和启蒙。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宦海生涯,铸就他桀骜不拘、敢倡勇当的狂狷个性;泉州繁荣发达的海丝文化,塑造他开放奋进、创新包容的思想特质;他一生用心血写就的丰硕著述,所展示的先进思想和超前观念,更是丰富了海丝文化的内涵,对海丝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李贽是海丝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  摒弃“重农抑商”为商人正名

­  祖籍地,乃是一个人的血脉、根脉所在,对他一生的思想、秉性、品位形成起很大作用。少年李贽经常回故乡其叔父李章田处一方面读书,一方面参加劳动,接触农耕生活,方能12岁写出《老农老圃论》;从所处历史时代内外两个向度观察,李贽早期思想是明晚期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封建传统的“重农抑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李贽大胆旗帜鲜明为商人正名,日本的明治维新变革恰是运用李贽思想实现社会形态更替。

­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的海丝文化浸润了李贽早期思想。李贽祖先数代从事海上贸易,泉州海丝文化影响李贽思想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泉州的山海大观,造就李贽秉性品格。闽南文化向海而生,舍身一搏,对李贽形成叛逆秉性不无关系。

­  提倡自由贸易反对独尊儒学

­  李贽是中国十六世纪极其重要的思想家,在当今世界公认的伦理价值中,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平等”的讨论和阐发,远远超过同期欧洲思想家,而说到中国古代的平等思想,李贽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  思想史上的每一株参天大树都有培育它的独特土壤,泉州的阳明后学乡土学术积淀和海丝文化就是李贽思想的文化土壤。泉州籍的阳明亲传弟子就有七人,阳明后学中的马明衡、蔡清、丘养浩等人,在发挥王阳明“良知平等”学说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这些“乡贤名宦”的学说事迹,对青少年时期在泉州读书的李贽成长产生了重要的浸染滋养作用。

­  李贽提倡自由经商贸易、反对独尊儒学、提出是非标准应随社会进步而发展变化,男女平等、人性解放等,与泉州海丝文化催生的近代商品经济文化形态、贸易契约平等关系、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等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李贽以其卓然独立的性格经历和不屈不挠的言论斗争,高扬平等独立等近代启蒙思想,与泉州开阔奔放的海丝文化相互滋养,为中华文化走向近现代、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条充满活力的解放通道。

­  审美观念对北京文化有重要启示

­  论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影响,应研究其哲学、政治、经济、宗教、美学等方面的历史价值,也应该关注其对于某一地域文化所产生的特殊意义。杰出的思想家李贽对中国的审美理论作出过独特的贡献,他的居京文化活动也使明代的北京审美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  李贽的审美学说开创了中国近代自然人性论美学,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贽居京期间,开始学习王阳明学说,与多位具有异端思想的名士交往,并整理旧著,发表新的著述和言论。可以说,李贽的审美观念成熟并得以反思总结于居京期间,其学说从士林到官方的影响也完成于此时。

­  他的审美观念对北京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包括自然人性的自然之美、异端狂禅的个性之美以及言行举止的人格之美,李贽是明代北京审美文化史天幕上划过的短暂而耀目的“闪电”。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家门口的“心电网” 惠安实现乡镇胸痛救治
  •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郑和广场揭幕 打造海丝
  • 安溪县政府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