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反映泉州海丝历史的长篇小说《丝路碧海情》今日发布

海丝商报   2017-12-11 09:42

于强(右一)到九日山考察搜集有关史料。(资料图片)

  于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多年从事外事及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具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著有多部涉外题材长篇小说:有反映日本遗留在中国的战争孤儿命运的《风媒花》,有反映东日本3·11大地震的《海啸生死情》,还有反映犹太人在上海避难与上海人风雨同舟的《爱在上海诺亚方舟》等。他出版的第六部反映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长篇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曾被评审为2014年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该小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成同名60集广播小说剧,还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成同名中英文连环画,产生巨大反响。

­  11日,首部反映古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长篇小说《丝路碧海情》的作者于强,将于南安九日山举行新书发布会,借此宣传海丝起点南安、泉州,传承和弘扬海丝精神。

­  为创作该部小说,年逾古稀的于强三赴福建搜集素材,踏遍海丝古迹,甚至冒着危险,前往印度尼西亚,考察郑和下西洋的踪迹……历时两年,洋洋洒洒的30万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丝路碧海情》终面世。

­  为什么要创作这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为何要以九日山为发生地?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于强老先生。

­  以文学作品弘扬海丝精神关注闽南人奋斗史

­  “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传承历经千年的丝路精神。然而,我发现反映海上丝绸之路题材的文学作品非常少,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倡议,我觉得有必要写一部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长篇小说。”近日,于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  驼铃古道追星月,或许是大多数人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直观印象。但殊不知海上丝绸之路则踏出了一条水的印记,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悠久,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与物种交流的意义更大。

­  但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朝,繁盛于唐、宋,转变于明、清,历史跨度大,涉及地域广,要完成一部反映海上丝路的长篇小说,并非易事。

­  “2015年5月初,万人集团总裁吕俊坤先生找到我,向我提议是否可以撰写一部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长篇小说,并将全力支持我,这对我来说,犹如如虎添翼。”于强告诉记者,历时两年,他的作品《丝路碧海情》终于跟读者见面了。

­  于强介绍,《丝路碧海情》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以泉州南安九日山下的丰州(柳城)古城为故事发生地,苏门答腊岛的旧港(现印尼巨港)为遥相呼应地,描写明永乐初年,丰州古城商人王茂源(小说人物)及家人为圆海上丝路之梦,排除阻力下南洋的坎坷经历和大爱情结,描写了闽南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风情、海情、商情、爱情、友情。

­  “这是一部纪实小说,尊重历史事实,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大多符合历史背景和客观实际。把人物故事放在真实典型开阔的历史背景中,写出了中国古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先驱者的精神与情感。”于强介绍,该文学作品再现了九日山祈风、闽南人扬帆海上丝绸之路的画卷。

­  两年翻阅数百万字材料三赴福建寻访海丝古迹

­  作品要创作,就必须要有“素材储备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于强翻看了《南安古城踏勘日记》《九日山与海上丝绸之路》《九日山风情》等书籍,阅读了数百万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著作,做了数万字的笔记,比如下西洋物产有什么?带回何物?茶叶、瓷器、丝绸有什么特色?如何交易?郑和每次下洋情况等。

­  于强告诉记者,因为是纪实性小说,要求描述性内容更贴合实际,所以材料积累也比平时创作更加细致和费力。为了让小说更加生动,于强决定亲自走一遭,寻访海丝古迹,重走海丝路。

­  创作期间,他三次前往福建,深入泉州九日山、丰州古城、德化、安溪、惠安等地,两次到南安考察九日山和丰州古城遗址。寻访了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和景点,搜集有关史料。

­  “海上丝路必须要有相应地,史料记载相应地是苏门答腊岛,当下就决定前往印度尼西亚考察一番。到达目的地,当地华人告诉我那治安很糟,叫我们赶快离开,但我坚决留下,冒险采访考察。”于强告诉记者,其间他到达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三宝垄、雅加达等地考察郑和下西洋的踪迹,拜谒郑和庙,向当地华人了解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传说。

­  小说能够成功问世,于强还得到了泉州及南安、安溪等有关部门与专业人士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原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物管理所所长胡家其先生。“他为我解说九日山和丰州古城遗址的历史,还赠予我珍贵的南安文史资料,此次我也特邀胡老先生为书作序。”

­  以九日山为故事发生地巧妙融入茶叶瓷器元素

­  那么,为何选九日山下的丰州古城为故事发生地呢?

­  于强告诉记者,是因为泉州在宋元时代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方第一大港,当时出现“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繁华景象。可到了明初,明太祖实行海禁,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消失得无影无踪。直至郑和下西洋、市舶司恢复,泉州又恢复了活力和生机,九日山祈风遣舶红红火火,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极盛的最后时期作出了贡献。

­  “而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旧港(巨港),是当时东南亚、南亚乃至阿拉伯、东非的贸易交会点,也是郑和下西洋设立的中转站。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尼访问时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因此选择旧港为故事遥相呼应地也有一定的意义。”于强说道。

­  于强表示,在印度尼西亚考察期间亦受到了当地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不少华侨的祖先便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此定居的”。

­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中,于强还巧妙地将茶叶、瓷器、丝绸等闽南物产制作和销售融于故事之中,将闽南人风波万里与番人交流合作,甚至产生异国姻缘反映在作品里,彰显了古代泉州、南安历史风韵文明,厚重而沉淀。

­  获社会各界人士点赞正与央视洽谈合拍

­  “这部作品的问世恰逢其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历史纪实性小说的形式描写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于强老师可以说是第一人。相信这部著作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能起到一定的影响,对传承和弘扬海丝精神,具有一定的意义。”原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物管理所所长胡家其先生盛赞道。

­  中国作协有关文艺评论人士点评:作品反映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丝情、海情、商情、爱情、友情,互相交融,跌宕起伏。既有闽南青年扬帆下洋生生死死的大爱,也有中华儿女与海外番邦青年浪漫的异国之恋;既有郑和下西洋沿途缉拿海盗的义举,也展现了下西洋所带回的丰硕交流成果。

­  有学者认为,这部小说对人们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传承和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贯彻实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有积极的感染力和意义。

­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闽南人,万人集团又身在闽南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肩负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在新时期结合当下文化发展新面貌,探索闽南文化发展的新布局,既是责任,也是我们回馈社会的大好机会。”吕俊坤表示,万人集团将与多方合作,推出《丝路碧海情》的影视、话剧、动漫、连环画等一系列衍生作品,打造“一带一路”的一个文化亮点,力求再现“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的壮阔场景。

­  “目前发行情况良好,有再版可能,上海一位读者一下子购买了35本送亲朋好友。”于强介绍,目前他已完成十幕话剧剧本初稿,《丝路碧海情》将跟上海两家公司合作搬上话剧舞台。此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有意向将此小说改编成连环画。

­  记者了解到,万人集团也将与山东枣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影视公司合作打造电视连续剧。(记者 赖香珠)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