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南安闹市的这家老音像店你去过吗?(图)
“而2000年前后,DVD、CD开始热卖,特别是明星的新碟上市时,都会有粉丝提前到店里询问,我还专门从厂家拿来明星画报,免费赠送老顾客。”林婉芳感叹道,如今数码音乐兴起,排队现象已成追忆。
“以前学生是购买唱片光碟的主力军,而现在来店里最多的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她介绍,在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是回头客,不会从网上下载音乐,也不愿意天天拿着手机,买碟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
只要有人听碟就会继续经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音像实体店进入了“寒冬”,顾客寥寥。但,林婉芳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以前早上9点开门,晚上11点关门,现在是9点开门,10点半关门。几乎不打烊,大年初一我们都开着门。”面对日益萎缩的市场,夫妻俩有过关店的想法,可每每念及这是自己经营了30年的老店时,心中就有些不舍。
林婉芳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念旧的人。从1988年时开始使用的座机号码,再到店里20年的地砖,精心为碟片规格设置的货架,从开店之初就都没变过。“包括墙壁上,那块1995年4月由南安市委文明办授予的‘文明商贩’牌匾,我们也一直挂在墙上,没舍得摘下来。”
“生意远不如以前,前几天还清仓了100多盒压箱底的碟片。现在,音像店已经不是赚钱的门路。我们坚持开店,主要还是割舍不下。因为开店,我们爱上了音乐,和一些老顾客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都是一种收获。”林婉芳颇有感慨。
“如今,进货的方式也从自己搭车去批发店挑选碟片变成了商家快递,收款方式变成了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紧跟时代潮流,我们慢慢转行多种经营,卖起了听歌看戏的老人机、广场舞音响、车载CD等。”她告诉记者,尽管经营艰难,但有回头客、发烧友和中老年人群体的支持,音像店还是有一定市场。
“我们舍不得离开,就是因为这帮老顾客。这条街上大半都是住宅区,超过五成的客户都是老顾客,现在,只要不亏损、还有人听碟,有生之年我就继续将店经营下去。”已经年到半百的林婉芳说道。(记者 赖香珠 李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