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临近中午,笔者来到南安霞美镇金山村老人养生馆,只见宽敞的大餐厅里,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膳食安排表上标注了本周的食谱,一旁还张贴着养生馆收支账目。老人们从橱柜中拿出标注自己姓名的餐具,陆续到橱窗口打饭菜……
" 怎么样,今天的饭会不会太硬,菜会不会太咸……"养生馆负责人吴良机正和用餐的老人攀谈着。
这个在2012年由乡贤出资捐助的金山村老人养生馆,如今已经是南安居家养老的一个品牌。"安享晚年,为村里老人营造一个有保障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老吴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南安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有21.05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2.9%,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6.5万人,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实际上,如何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应对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不仅是金山村老吴在寻找的答案,也是南安市近年来努力探索实践的重点工作。
来到南安英都镇龙江村,黄端老人神采奕奕地迎了上来,穿着花上衣黑裤子的她看着一点都不像74岁。"到服务站泡茶聊天去,顺便等我摘几棵菜,中午在食堂给你们炒两菜。"
" 以前村里老人聚会都是在一间祖厝里,很拥挤,自从2015年龙江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以来,面貌大大改观。"黄端老人说,"如今我们这些老伙伴就在服务站里泡茶讲古、唱南音,有时还会一起跳舞打鼓。"
循着黄端老人的介绍,笔者看到,服务站日间照料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设施和阅览室、棋牌室、南音室、门球场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有时候大家会自带食材来厨房做饭,中午在这里休息,下午晚些时候回家去。"
" 农村居家养老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南安市老龄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该市将继续加强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的建设管理,再确定16个泉州市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点。
在南安,像老人们这样"居家养老"过着幸福晚年的可不仅仅是英都镇龙江村。自2009年,南安市启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以来,目前该市已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85个,占全市村(社区)的29.4%,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有3.8万多名。
住在金街社区柳南小区的陈梅,今年93岁,虽然女儿和她住在同一个小区,但由于老人去年年底不小心摔坏了腿,女儿两头跑很吃力。
" 政府提供的上门家政服务为我解了燃眉之急,助老员小王按时间安排,来帮我按摩、做家务……"陈阿婆说,现在即使女儿没空也不怕了。
陈阿婆的事并非个例。笔者在走访中,听到很多老人坦言,随着年龄渐长,一些家庭保洁工作,比如擦高处的窗户、清洗油烟机等十分困难,助老员为他们解决了这些烦恼。
" 以前我们自己想都不敢想,如今政府为我们老人购买的实体援助服务,真正帮了我们一个大忙……"陈阿婆高兴地说。
" 政府购买服务是社区居家养老的升级版,我们将继续健全制度政策,全力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南安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强居家信息化平台建设,扩大服务社区范围,预计未来将在原有14个社区基础上再增设5个乡镇的12个社区作为试点开展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
据了解,自2016年7月起,南安市正式开展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溪美、柳城14个试点社区开展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目前,该市已为约1300多名75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了居家养老基础服务,并为其中142名老年人购买上门实体援助服务,包括打扫卫生、助餐、助浴、助行等。
通过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南安市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陈鑫炜 林志东 王晓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