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深化“放管服”改革搭建为民服务“快车道”
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窗口,高效率的审批服务让市民省心、开心。
2014年以来,南安把推进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自身改革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和突破口,推进减权放权、审批服务标准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启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发布“最多跑一趟”清单等一系列举措落地,做足做好“加减法”,实现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改善了营商环境。
【简政放权】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现在办理企业核准登记,只需要在网上提交材料申请,审核通过后到行政服务中心就能领取执照了,审批服务真是越来越便捷了!”日前,在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取营业执照的王先生点赞道,他在5月25日通过网上申报提交了企业核准登记材料,5月27日上午就收到了通过审核的短信提醒,当天他就到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取了营业执照。
能这么快领到营业执照,源于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行“最多跑一趟”事项清单。今年4月1日,南安市审改办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梳理汇总全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即办事项、全程网办事项的清单,形成首批“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涉及市直有关单位的217项、各乡镇(街道)的16项。
市审改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群众或者企业可登录中国南安政府门户网站查询了解清单,在办件时备齐申请材料,在符合法定要求前提下,全市有关单位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再造、多证合一、网上申报等方式,减前置、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间,全面优化办事流程等手段,让群众最多跑一趟就能办好事情。
近年来,南安持续加大减权放权力度,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大力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实行“多点服务”制度,将“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向最基层延伸。
去年8月,南安水头行政服务中心(即沿海三镇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首批下放包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其他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方面的57项权限,统一在南安市政务审批服务系统受理,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和“网上服务”。官水石三镇的企业和群众可自愿选择在家门口或到市区办理,为群众和企业减轻负担。
“我在官桥工作,为了项目审批工作常常跑市区,现在好了,在水头就能把事情办了。而且微信或网上都可以咨询,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近日,刚办完项目立项审批手续的傅先生说。
目前,南安已构建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2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422个建制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方位、立体式为群众办事带来更多便捷服务。此外,南安还推行所有行政派出所均开通出入境办理业务,增设梅山、水头两个婚姻登记办证点,将权力进一步下放到基层。
“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就是要让群众得到便利,有更多获得感,达到‘让流程跑、数据跑、快件跑、办理员跑,让群众和企业少跑甚至不跑’的目标。”市审改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南安先后9次对审批事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10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下放(委托)乡镇权力事项57项、取消303项,减少前置审批20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47项……
【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和追责
然而,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卸担子”,而是从不必要的审批中抽身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和追责。
近日,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一次双随机综合抽查。“此次抽查以实地核查为主,抽查对象及检查人员均由省工商局随机抽取产生,共涉及企业251家、检查人员26人,检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公示信息、经营行为,针对宾馆饭店、商场超市等相关市场主体,还开展‘1+X’专项督查。”市市监局企监科副科长黄宏毅说,对检查中发现的通过住所无法联系或者公示信息违法的企业,将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工作中予以限制。
此次抽查未发现异常的企业有160家,不予配合情节严重的企业6家,通过经营住所无法联系的企业48家,公示信息违法违规企业29家,检查结果均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向社会公示。
双随机检查只是南安强化“管”的一项举措。近年来,南安改变传统“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模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监管工作,推动市直各部门将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目前,南安31个市直部门完成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制定并实施监管,监管对象涵盖全市各类市场主体。
此外,南安不断强化信用监管机制,对接“信用福建”“信用泉州”等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南安信用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依托“全省一张网”,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外联互通共享,努力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严格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仅2016年,市法院就将8821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上门服务】做好政务服务的“加”法
“放管服”改革有没有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办事效率是否有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是不是更便捷。近年来,南安不遗余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列入南安市的重点项目推行“绿色通道”服务,升级改造系统功能,挂钩服务重大项目,创新审批服务载体,加快推进网上办事,努力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意。
“小傅啊,我们安置房项目配套费是怎么计算的?”近日,在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小傅正通过微信语音接受项目业主陈先生的咨询。
“九都林坑村安置房项目是南安重点项目,由我负责挂钩服务,只要项目业主有任何关于审批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找我咨询或者协调解决。”小傅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持续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审批服务年”挂钩服务重大项目活动,深入重大项目一线,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服务,每月安排专人与项目业主进行“点对点”沟通,及时了解报批进度和协调需求,建立项目跟踪台账,定期拉网式解决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快速落地。
“对不熟悉审批的业主来说,哪些手续材料要提前准备、哪些手续可以同时递交审批,通过挂钩服务,都能及时弄清,办理审批手续的效率大大提高了。”陈先生称赞道,如今九都镇林坑村重建安置项目进展顺利,建筑类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等前期手续已经完成,环评报告表也已进入审查程序。
除了由坐等服务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南安市行政服务中心还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做好做优服务上的“加法”,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如今,全市1123个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包括小项)搬到网上,网上受理、网上办结事项占比达94%。同时,随着行政服务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改版升级,市民通过手机即可查询各事项的办理流程,还可以进行办件查询、用户评议等,实时跟踪办件进度。去年9月1日,南安还率先在泉州开通微信预约服务功能,让群众自主选择办事时间,解决企业和群众排队等候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