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 丰州古城列入古城历史城区范围
近日,备受关注的《泉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方案完成。和1983年版规划相比,本次修编将丰州古城列入古城历史城区范围。泉州市域的整体保护结构为“一核、两轴、九片区”,“一核”指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核心范围总面积约7.08平方公里,除了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新增丰州古城0.67平方公里。
形成“一山一水一城池”古城格局
丰州古城范围由护城河外围控规路网围合而成,约0.67平方公里。丰州周围山体与古城形成“一山、一水、一城池”的古城格局,具体保护要素包括九日山、晋江、丰州古城及其空间联系。
在古城格局保护上,方案提出,将围绕丰州古城,打造环城绿带,强化古城形态;通过路径指引与标志展示,强化“一山、一水、一城池”的空间感知;优化九日山-晋江-丰州古城之间的路径空间环境;保护九日山生态环境、山体轮廓线,以及九日山摩崖石刻、延福寺、昭惠庙、石佛、唐丞相姜公辅墓等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点;禁止晋江丰州段进行填江造地行为,对其进行定期清理;对晋江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等。
根据方案,丰州古城将保护原有城垣形态;保护与展示原城门位置,与城门对应的现状桥梁、桥址,以及以城垣等走向一致的街巷;构建“一环两水两轴带、一核一片四城门”的保护展示结构。“一环两水两轴带”即古城环城绿带、南门东西水塘、古城历史文化轴、古城生活轴;“一核一片四节点”即古城文化展示核心(城隍庙、书院组成的)、丰州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展示片(院落集中区域)、四个城门节点。
针对丰州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方案提出,将尽快编制《丰州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完成街区申报工作;保护片区内宗祠、祖厝、宫庙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居民意愿,进行适当文化展示与利用;街区内不得擅自改建、扩建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保持或恢复传统肌理、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等。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模式
对于古树、古井、古桥保护方面,方案提出,对符合古树名木标注的进行挂牌保护;加强古井保护,尤其是仍在使用的古井,不填埋或占压,古井周边建设风貌不得与古井氛围相冲突,通过古城水资源综合整治提升古井水质;重点对甘棠井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打造开敞空间;保留古桥及桥址。
针对丰州古城现存交通问题,方案提出过境交通外绕,内部车辆限行;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模式;历史保护区与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3个解决策略。
在用地思路调整上,方案提出开发强度大的现代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置于古城以东,古城内打造生活居住、娱乐休闲主导的历史城区,按照保护整治、保留提升、整治改造和渐进更新四类更新模式对丰州用地进行调整。
在人口思路调控上,方案提出了近期疏解、远期调控的不同调控思路。近期,疏解环城绿带建设和市政道路建设所涉及人口;引导古城内本地居民参与家庭旅馆、民间文化博物馆、特色餐馆等类型的旅游开发,逐步实现人口从业结构的转型;远期,古城内不得新增居住用地,借以控制人口规模,尤其是新迁入人口数量,以确保原住居民为主导的人口结构,延续社区生活、传承本土文化。
丰州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古城保护基础上,丰州还将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民生教育、医疗卫生发展,使得古城保护和丰州新城发展相得益彰。希望丰州民众能自觉参与到保护古城中来。(记者 赖香珠 通讯员 陈志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