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安的“厦门沙坡尾”!台湾专家为丰州定制社区营造模式

南安商报   2017-05-17 10:39

­  2016年10月,拥有丰富社区营造经验的台南市文化协会专家团一行走进南安、“把脉”丰州,与当地民众分享农村社区“共同缔造”理念。

­  截至目前,

­  丰州传统文化社区营造成效如何?

­  近日,

­  记者到丰州实地走访,

­  并采访专家团队相关负责人郑道聪。

­  把脉

­  走访调查量身定制

­  丰州社区营造模式

­  2016年3月,台南市文化协会来南安丰州参观,对丰州桃源村街头巷尾进行考察,看到连片红砖大厝等文化遗存,专家们对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建筑赞叹不已,认为这个地方“让人记得住乡愁”。

­  “从国际理念上来说,只要是留给后代文明进程的见证物或表现形式,即被称为文化遗产,遗产是可以活用的,可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台南市文化协会理事长郑道聪告诉记者,桃源村整体建筑与环境急需政府、村民及专业人士的重视与保护。

­  在郑道聪看来,丰州镇是海丝的起点,现存有大量的百年古民居,积淀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也有接纳多元文化的包容力。他认为,以社区营造的方式进行历史保存、环境保全、街道保护、营造生活商圈,可以帮助丰州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地方文化特色,并让居民成为文化保护活动的主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  2016年10月,台南市文化协会与丰州镇政府合作成立了丰州镇推动历史古镇发展工作室后,便“驻扎”下来了。

­  “我在调查走访丰州古城和老街时,和很多村干部、街角的阿婆、大叔、大婶成了朋友,他们跟我讲了很多以前的故事。”郑道聪说,丰州镇地方文化特色足够丰富,有“水普”“元宵灯会”等民俗活动,缺的只是居民的参与意识。

­  在不断走访调查后,郑道聪为丰州“量身定制”社区营造模式:造景、造物和造人。他介绍,造景,即改造环境,应作为社区营造最先开展的工作,如社区垃圾、墙壁油漆广告、公厕卫生情况等,并且选择适当的地点,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美感的环境,提供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造物,即在环境质量获得改善后,引导产业发展,一方面从地方特色产业着手,如农特产品、地方美食等,另一方面引进新的产业体系融入改造的环境中,例如民宿、观光旅游、文创商品,使社区产生新的经济活动;造人,即创造居民新的生活态度,办理各项深层学习及文化体验等社区活动,引导居民形成共同意识及认同,直至形成社区组织,参与社区里各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维护,以促进社区生活的有机发展。

­  郑道聪告诉记者,激发社区活力,不仅仅是理念和模式,“人”是社区营造的关键环节。“农村自身要有驱动力,只用外力是热不起来的,只有从内着手改变村民的观念意识,用时间积累温度,最后回归人本精神,才是社区营造的最终目的。”

­  造景

­  治理脏乱差

­  吸引村民参与环境整治

­  “我们在考察古镇散步路线过程中发现,屋子院墙、古道旁的石头上,各类小广告泛滥,街道脏乱差。如何激起当地村民的保护共识,这是最重要的。”郑道聪说,为取得最快成效,10月底团队就在丰州古镇散步路线进行卫生调查,并深入街头巷尾同村民交流。

­  “郑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是每天要认识10个人,街巷路线不熟、口音差别这些都要去克服,拍照记录时,有些村民表示不理解甚至质疑身份。”台南市文化协会成员告诉记者,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成员们都会选择耐心地和村民解释。

­  在团队的坚持下,卫生调查工作开展很顺利。“我们向村支部书记及村主任、村干部提出改善的方案,都获得积极响应,清理过程中还有村民自动加入。”该成员说,直至今年一月份,村道的黑漆广告才被清干净,周围的环境卫生也有了大变样。

­  “村道零散的垃圾,小广告大清除后,我们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通过和台湾朋友聊天,我们也意识到周围的一砖一瓦很有历史价值。”丰州社区居民张大婶告诉记者,现在街道沿途仍然保持清理后风貌,村民会积极参与环境治理,自觉做好房前屋后清洁,遇到贴小广告的也会主动制止。

­  造物

­  设计独特手印

­  规划“丰州古镇小散步”路线

­  “历史上海丝的起点在丰州镇,保护文化是大家责无旁贷的事情。所以,我们先从改善生活环境入手,进而到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这其中,社区居民愿意主动参与到社区营造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台南文化协会成员黄育青说。

­  在社区营造过程中,台南文化协会设计了一个手印,右手比画出“九”的字样,左手比画出“八”的字样,两手的大拇指相接。黄育青说,手印代表着从九日山走丰州镇古道至莲花峰,其中“九”代表九日山,“八”代表八瓣莲花的莲花峰,拇指相接连接之处就意指丰州古道。

­  专家团成员每次在入户走访古镇居民的时候,都会将这个手印传递出去,让手印渐渐被丰州古镇的居民熟知。

­  此外,协会还规划打造了一条“丰州古镇小散步”路线,从武荣门,经南门街、古镇街区至莲花峰石亭寺,品石亭绿茶,在三生石上眺望泉州市、晋水。

­  “为酝酿该路线,团队耗费了几个月时间,反复修改路线,其间绕着村道走了不下50趟,直到今年3月份路线图雏形形成。”黄育青介绍,“古镇小散步”路线全长约2.6千米,散步时间约1.5小时,单程散步约4000步,适合休闲散步,全家健行。

­  “建立手印、打造古镇小散步等,希望通过这一步步的社区营造工作,让居民也出一份力,凝聚起保护家园共识。”黄育青说。

­  未来

­  改造废弃老屋

­  振兴古镇文化产业

­  目前,台南市文化协会打造的“古镇小散步”路线也逐渐吸引了众多个人、旅游团队前来游玩。

­  “接下来,我们将借鉴厦门‘路灯计划’,将古镇散步沿途的一些废弃老屋,改造成整洁舒适的共享空间。”黄育青介绍,“这个空间无须人看管,24小时亮着灯向游人开放,里面沙发、桌椅、茶水等一应俱全,任何陌生路人都可以进去免费享用,自助服务。

­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我们已经选中了几个地方,目前正在和房主积极联系,有些屋主表示赞同和支持。”黄育青告诉记者,他们将之取名为“灯塔计划”,预计7月底将完成共享平台建设。

­  “‘灯塔计划’,不仅可以为游人提供歇脚的地方,更重要的目的是吸引人才聚集,共同来保护丰州古镇和发展文化产业。”黄育青说,以后,在这个完全自由的空间里,游客可以自助烧水泡茶,或是静下心来坐着歇歇脚,迸发创意和灵感。他希望借助这个共享空间,让更多人得到收获。

­  下一步,社区营造还将与城隍庙民俗活动、花灯节、祁风仪式等结合在一起,并注入现代生命,发展古镇文化旅游。“今后,也会考虑地方文化产业振兴与社区营造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即通过社区营造开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和历史记忆保留等文化项目。”黄育青说。(记者 赖香珠 卓晓熹 李想 文/图)

­  

­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会说话的古船》进校园 泉州海交馆社教课
  • 丰泽区举办“5·25 爱肤日”宣传活动 倡导
  • 泉州市举办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