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文化衍生品创意设计大赛落幕
亿辉油画的铜奖作品《清源山像》。
17日,经过3个多月的作品征集、评选工作,由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泉州市旅游局、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办的“2016泉州海丝文化衍生品创意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根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大赛集聚了15个“海丝”文化重要史迹、3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个博物馆(场)作为参赛参考目录,面向全国公开邀赛。自7月27日启动以来,大赛共收到近300组共400余件实物作品和26组创意设计稿。
经过初评、复评、终评,最终产生金奖3名、银奖5名、铜奖8名、优秀奖50名,金奖奖励2万元、银奖1万元、铜奖5000元、优秀奖1000元。
当天,大赛作品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幕,作品展汇集了本次大赛的优秀获奖作品,涵盖了陶瓷、玉石雕、纸织画、锡雕、漆线雕等20多项技艺品种和近20类文创产品。展出将持续至21日,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日韩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海丝”文化历来以其积淀深厚、绚丽多彩和显著的地域特色享誉海内外,九日山、洛阳桥、开元寺、天后宫、清净寺等弥足珍贵的海丝重要文化史迹,南音、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闽南歌舞等丰富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广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创意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恣意驰骋的创意天地。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让参观的人眼前一亮。
陈俊翔是泉州木偶剧团的木偶雕刻师,他创作的《印象泉州》作品获得了大赛金奖。与其他两件金奖作品以观赏性为主不同的是,陈俊翔的作品更具实用性。
在这件作品中,陈俊翔别出心裁地将泉州的木偶头做成调味瓶、红酒塞、开瓶器等日常实用物件。他还将开元寺、老君岩、闽台缘博物馆、清净寺等10个具有泉州特色的元素浓缩到一把小尺子中,将东西塔做成多层收纳盒。作为伴手礼,这些小物件既可摆放欣赏,也可用于日常生活,心思巧妙。
“作为游客伴手礼,设计的重量和大小很重要。”陈俊翔说,在作品设计之初,他就想着用泉州元素设计出一些具有实用性的伴手礼,让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在外的泉州游子、来泉的游客能用它们向别人推介泉州。在他看来,这种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实用性,也能给予这些古老的元素新生命。(记者 苏明明 李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