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畔吟唱叙乡情 各方点赞五里桥诗会
诗会现场
桥畔鸟语花香,桥下波光粼粼,白云相逐水相通,五里桥文化公园内如诗如画。7日下午,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文联、泉州晚报社主办,南安市委宣传部、水头镇政府承办的“石上春秋五里乡愁”五里桥诗会在这里举行,数百名诗人代表、文艺界人士和现场观众汇聚在五里桥畔,赴诗歌盛会,吟诵“桥”的诗篇,共叙乡情。
本次诗会从136篇应征诗作中精选了15首(篇),由知名主持人、青年朗诵家、资深诗人对作品进行精彩演绎。朗诵会集诗歌朗诵、闽南语吟唱、器乐演奏于一体,汇人文美景于一炉,借水造景,借桥生情,石水共生;会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一场“以桥为媒、以石传情、以诗会友”的诗歌盛宴,让观众们大开眼界。
“把文化活动办在历史文化古迹,无疑赋予了其新的活力。这次诗会不仅仅是文学活动,更是一个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体现。泉州活跃着很多有实力的作家,这种纯粹的文化活动应该多举办,对于推动地方的文学创作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有很大的帮助。”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庄晏成认为。
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许旭明认为,既有诗会现场朗诵,又结合新媒体平台的现场直播,还有《泉州晚报》的专版展现,此次活动真正把诗歌盛会带到群众中,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五里桥凝聚了一代代泉州人的乡愁,南安水头以此为依托举办诗歌盛会,既是对传统文化、对石文化的发扬,也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示平台,对推动泉州文学的繁荣和文化建设大有帮助。”
“这是一场诗的盛会,也是五里桥文化和石文化的展示会。”南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忠溪认为,“中国人素来注重‘诗言志’,五里桥诗会继承了这一传统,以诗会友,以诵传情,带领人们深切地领略诗歌之美,体会五里桥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以及南安石文化的崭新风貌。可以说,此次诗会对于文学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何为时代社会真善美鼓与呼,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乡愁作为最质朴的文化精神,是每个人对国家、民族、故乡的真挚确认,在这种语境里,才能完成对一个有根的人的指认,而此次诗会,令在场每个人的心灵都得以回归和重返。”泉州市作协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吴素明在诗会上现场朗诵自己的诗作后,动情地告诉记者。
“800多年前,水头人修筑了天下第一石桥;800多年后,水头人同样用手中的石材,缔造了傲视天下的石材商业帝国。”水头镇党委书记柯晓辉充满激情地说,诗会的成功举办,催化了“文化+石材”产业,提速了文化元素、闽南元素、创意元素与石材产业的融合,增强了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提升了国际石都的软实力,“希望今后能将五里桥诗会继续办下去,办成水头镇的一个新的文化品牌,办出更大的影响。”(记者 蔡绍坤/文 林劲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