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吉他圈红人黄光耀:琴弦上的音乐梦 用音乐传递生活态度

南安商报   2016-10-27 09:38

­  秋夜微凉,夜色阑珊。位于市区长安街嘉顿时光咖啡馆里头,慵懒的爵士乐让人恨不得在沙发上来个“葛优瘫”。咖啡厅里,几个年轻小伙就着微苦的蓝山,刷着手机,不时低语闲聊。

­  “做咖啡馆和做音乐一样,一开始不要抱着盈利的想法去做,这样做不长久。”我们今日乐活族的主人公黄光耀说,他更愿意把吉他,把咖啡馆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职业。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投入其中,用真挚去耕耘,去享受音乐和咖啡带给自己的慢生活。本报记者林超连

­  油画专业却爱上琴弦

­  在泉州吉他圈,黄光耀的名字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谁能想到,弹起吉他魅力四射的他,大学期间学的竟然是油画专业。即便是现在,他也还在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在我六七岁时,第一次在街头看到吉他,就被这个神奇的乐器吸引住了,随意拨弄一下,琴弦叮咚让我入迷。”黄光耀回忆说。

­  后来,在他高中一个老师的启蒙下,便开始练习吉他。尽管并不是规范的系统学习,不过他在这一时期就萌生了很多对音乐的独立想法。他坦言,学生时代的自己,其实也颇为享受在舞台上弹吉他时台下艳羡钦佩的目光。“那时候也带点小虚荣心,毕竟女孩子都喜欢会弹吉他的男孩子嘛!”

­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如果纯粹把弹吉他停留在这一层面,自己永远都不会进步。大学时期,他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组乐队,从简单的组合开始,他学着和同伴配合,取长补短。而为了提升自己,他一个人跑到福州厦门,向圈内的吉他高手学习,尤其是厦门,很多同行在古典吉他领域有着颇深的造诣。

­  “他们以古典为主,虽然偏向学院派,但在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更有助于一个人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他说,从民谣开始,逐渐转向古典,通过自己的风格和一些行业前辈的指点融合,他在吉他弹奏方面进步很快。

­  20多年过去,黄光耀虽然已经从一个吉他少年变成一家吉他培训连锁机构的老板,但他对琴弦的热爱从未消退。“每天都会摸一下琴,自己弹几曲,偶尔技痒,也会上台,给自己找一下存在感。”他笑着说。

­  用音乐传递生活态度

­  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事业,是在2004年。那一年,黄光耀创建了“吉他部落”网站。在吉他里收获了喜悦,他想将这份喜悦分享给更多人,当时每天网站的在线人数达数千人。“考虑到还是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场所用于交流,于是我开了第一家店。”黄光耀说,当时第一家“店”甚至没有像样的玻璃门,墙壁还是他自己动手粉刷的。“我们的教学是在店外面的草地上进行的。”

­  虽然从事吉他教学看似很时尚,但他却有着中国传统为人师者般的严谨。在教授学生弹吉他时,他始终认为,技巧是第二位,对音乐的感悟才是第一位。为此,在招聘老师时,即便对方是一个很好的乐手,如果在教育理念上缺失,都没法得到他的认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学理念,他教授出来的很多学生,在毕业多年后还跟他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些学生还会时不时回到吉他部落找他叙旧聊天,切磋琴艺。

­  也正因如此,他决定做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这个咖啡馆的主题就是音乐,很纯粹。闲暇时光,自己可以在小舞台上弹奏几曲,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坐着喝喝咖啡发发呆。琴友来了,这就是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

­  在他看来,嘉顿时光最主要的产品不是咖啡,而是一个4平方米不到的小舞台。“你要喝咖啡,外边很多地方都能喝到,但这个舞台,却是我们独有的。”黄光耀说,嘉顿平时常有很多琴友来光顾,南安吉他协会很多老友也会过来交流。

­  此外,他还经常邀请泉州、厦门的一些小众的独立民谣音乐人来南安演出,在嘉顿做一个音乐专场。包括陈亮、宋一凡等吉他名家都在这里演出过,正因如此,这里也成为南安一些文青和民谣爱好者们的集聚地。他说,未来一段时间,他还会请更多的歌手到南安做专场,传递好听的民谣,传递真正的音乐态度。

­  人物档案

­  黄光耀1976年出生,南安美林人,泉州吉他协会秘书长,福建省嘉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七匹狼董事会换届周少雄当选董事长兼任总经
  • 晋江新增11名泉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西园后间社区盘活土地资源“躺营派对露营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