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南安两乡镇遭遇大暴雨 石井港口却“风平浪静”

2016-07-11 12:01 来源:南安商报 0

­  8日下午3时,“尼伯特”来临前一天,柳城街道三堡村村民在抢收早稻。

­  9日10时,国网南安供电公司对一处因台风掉落的高压线进行抢修。

­  9日下午2时,“尼伯特”已登陆15分钟,石井港却“风平浪静”毫无台风痕迹,小雨中,一名钓客收杆离开码头。

­  9日下午1时45分,“尼伯特”在石狮登陆,随后往偏北方向移动,我市风雨大作。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9日8时-10日8时,南安各乡镇(街道)雨量为:蓬华170毫米、英都146毫米、眉山129毫米、码头109毫米、翔云109毫米、溪美107毫米、金淘106毫米、诗山102毫米,其中蓬华、英都遭遇大暴雨。

­  当天,记者走访巡城,发现市区多个地方出现短暂积水,部分地方出现断电。然而,台风登陆石狮时,石井的内海码头却“风平浪静”。

­  时间:9日上午9时

­  地点:市区、省新镇

­  事件:电缆被风刮断电力抢修

­  上午,雨幕覆盖了市区街道,耳边不时传来呼呼的风声。此时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尼伯特”正位于台湾海峡,中心风力12级,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中午前后将在泉州晋江-莆田秀屿沿海再次登陆(强热带风暴级)。

­  9时,记者接到爆料称,省新垵后村、新厅村、南金村突然停电。去往现场的路上,记者看到市区多处出现积水,南洪路美林洋美村段再次出现严重积水,一辆小车进水,停在路边检修。

­  在省新镇海西再生产业园区前,记者找到了正在进行检修的电力公司工作人员。记者看到,一根断了的电缆掉在草地上,七八名工作人员正聚集在一根电线杆下。2名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已经爬上了十几米高的杆子,正在紧张地进行抢修。下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早上5时30分,他们接到多村出现停电的电话后,公司就派人对线路特巡,发现10千伏园内线被风刮断,导致停电。发现故障后,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对断线区域进行隔离,缩小停电范围,并迅速展开抢修。

­  记者了解到,当天下午2时,经过连续5小时抢修,10千伏园内线恢复了供电。

­  时间:9日上午11时

­  地点:省道308线

­  八尺岭至考试场路段

­  事件:积水深处可达髋部

­  省道308线八尺岭到考试场路段是每次暴雨的重灾区,这次也没能逃过。9日上午11时左右,记者看到,这一路段再次出现严重积水,积水最深的地方没过膝盖,数名民警守在积水前,旁边立了一块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前方积水。每过来一辆车,民警就指示他们绕路行驶。

­  “从早上8时许开始就守在这了。”民警说。

­  从省道308线往泉州方向走,记者注意到,双机动车道,一边积水很深,而另外一边基本没有什么积水。相关负责人解释,他们在台风前就做好预案,在有低洼的车道边疏通一个渠道排水,这样至少有一个车道可以通行,不至于交通瘫痪。

­  在霞美镇山美村佃坑自然村通往省道308线的路口完全被雨水淹没,记者看到一个约1.6米高的女孩在艰难地蹚水,最深处,水已经到达她的髋部。记者向村民了解到,佃坑村积水的原因主要是地势较低洼。“早上就开始淹水了,整条道路一片汪洋,水都淹到我们家了,没办法出门。”村民黄先生说。

­  时间:9日下午1时45分

­  地点:石井内海港口

­  事件:老人悠闲垂钓

­  9日下午1时45分,记者到达石井内海码头,此时“尼伯特”在石狮市登陆。

­  想象中的狂风骤雨并没有出现,石井内海港口十分平静,海面上看不到一点波浪,船只安静地停泊在港口,雨也不大,有个老人正悠闲地在码头垂钓。

­  石井边防所民警告诉记者,他们早已配合镇政府工作人员入户通知居民防抗台风注意事项、转移低洼地带及困难群众、进行可能出现的营救演练等,一天组织5次巡逻,防止海边意外状况的发生。

­  在石井外海海岸,记者仍然没有看到任何风浪,而对面就是石狮,台风就是在石狮沿海登陆,这里却如此平静。

­  记者咨询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对此也感到十分惊奇,但他们也无法完全解释该现象,“可能和‘尼伯特’在台湾遭到削弱以及线路拐往西北方向有关”。

­  时间:9日下午3时

­  地点:省道308线四季康城路段

­  事件:党员干部组织疏通沟渠

­  9日下午3时许,记者返程,去往霞美,沿路明显感觉到雨量变大,高速路上已经很少看到其他车辆。此时,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受台风影响,目前我市已经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预计未来6小时内强降水仍将持续。

­  在霞美,这里的党员干部正组织对中骏四季康城小区门前的管道进行清淤。记者看到,小区门前的积水最深处达到人的腰部,市市政局、霞美镇政府及村里的党员干部穿着雨衣,下到积水深处,用一根铁棍往水里不断插入,探寻雨水排水口的井盖,另外几人则引导过往的车辆绕路离开。

­  记者来到杏埔村村委会,这里成了村里转移危房村民的安置点,几张大沙发拼在一起,上面放着一床棉被,就成了村民暂时睡觉的地方,虽然窄小,但是干净整洁。“昨晚就过来了,晚上有风扇也不热,饿了有一些面包和泡面。”被安置在此的村民卢蕊告诉记者,他家是土坯石头房,一下雨就漏雨,而且很危险,来到这里很安心。

­  记者了解到,8日晚之前,杏埔村共转移8户15人,大部分村民都是转移到亲戚朋友家,有两人转移到村委会。(记者 邹思敏 李想 实习生 尤怡芳 文/图)

­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道路积水山体滑坡 看南安各乡镇如何化险为夷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