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南安光前堂:弘扬光前精神传承光前文化

2016-06-28 09:30 来源:南安商报 0

  光前堂位于国光中学内,是为了纪念著名爱国侨领,著名慈善家、实业家李光前而建的,1997年7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肩负着弘扬光前精神、传承光前文化的责任,每年都有不少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

  发挥教育基地作用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

  在国光中学一隅,光前堂静静坐落其中。这是一座朴素的现代建筑,拾阶而上,首先看到的是大厅正中的李光前铜像。铜像右边墙壁上悬挂着李光前三个儿子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的头像,左边则是后人总结出来的李光前精神:艰苦奋斗、公毅立世的创业精神;诚信务实、克己为人的人文精神;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的爱国精神。

  “每一个精神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国光中学政教处主任郑晓东告诉记者,作为老一辈“国光人”,他们对李光前先生的事迹耳熟而详,但是新一代“国光人”却很陌生。因此,新生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他们参观光前堂,在李光前铜像前,郑晓东等老“国光人”将李光前事迹娓娓道来。

  郑晓东介绍,光前堂于1990年11月开工建设,1993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高7层。为了丰富展出内容,国光中学对光前堂内部进行进一步设计,新增设了一块宣传展板,而左右两边的长廊上,挂着165幅连环画,全面展示李光前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校还规划在这里开辟一块多媒体区域,借助现代手段,吸引学生前来参观。”

  在光前堂外部,学校还建设了公毅楼、校史馆、大型铜雕像和光前大道、院士路、院士博士墙宣传栏,进一步体现光前堂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目前,国光中学正筹建“光前精神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据悉,近年来,国光中学依托光前堂广泛开展“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等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光前精神,传承光前文化。此外,还和李光前故居、李成智公众图书馆等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爱校情怀。

  捐资助学造福桑梓李光前被尊称为“校主”

  “我们尊称李光前先生为‘校主’,因为包括国光中学在内的一些学校是由他一手创立起来的。”郑晓东说,早在抗战前,李光前就曾想在家乡办教育,但因无妥当人选而中止。直至1937年,他委托陈村牧、伍远资及李五香三人在芙蓉乡(现梅山镇)创办了“国专小学”,包括山美第一分校、蓉溪第二分校、董山尾第三分校、金淘第四分校,又于1942年秋创办国光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身居海外心向祖国的李光前派助手返国,扩建国光中学。至1954年,在500多亩的山坡上,共建造25幢平房和楼房,建筑面积达50959.9平方米。校园中心新华楼高达4层,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宿舍;科学馆馆内,有理化、生物等实验仪器和实物模型、标本、挂图万余件;图书馆有近5万册藏书,还建有可容纳6000名观众的体育场。在办好国光中学的同时,他又扩建了国专小学及国专幼儿园。

  郑晓东说,人们现在看到的光前学村,就是从李光前早年捐资兴建的学校发展而来的。现在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幼儿园已成为国家级或省级示范校(园)。

  除了李光前的家乡,还有一个地方也一直受到李光前的资助,那就是厦门。1934年,李光前岳父陈嘉庚星马公司收盘后,厦门大学和集美各校历年经费都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后,两所学校的校舍遭到数次轰炸。李光前闻讯,于1951年汇去600多万元港币修复并扩建厦门大学部分建筑,包括建成南大礼堂、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化学馆(南光楼)、物理馆(南安楼)、厦大医院(成伟楼),作为师生宿舍的芙蓉楼四幢、丰庭楼三座,国光楼三座、竞丰饭厅、游泳池以及可容两万名观众的体育场等。建筑面积达近6万平方米,使厦大面貌焕然一新。

  “李光前先生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的爱国之举,让一代又一代的‘国光人’受益,这些学校培养的人才更是不计其数。”郑晓东说。(记者 苏明明 黄俊涛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南安2016年1-5月工业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