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井码头昨发现一白海豚尸体 死亡多时无明显致命外伤

闽南网   2016-03-26 08:01

  据泉州晚报报道,白海豚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因为其外形俏皮冷艳,被人们所喜爱。前些日子,南安石井湾海域出现白海豚的身影,在泉州引起热议,不少喜爱白海豚的市民和摄影爱好者,甚至组团去石井海域观测。

  25日中午,南安石井的伍先生惋惜地告诉记者,在石井码头,一头白海豚被发现死在石井五千吨码头护坡下的礁石中。

白海豚

  白海豚搁浅(石井郑先生供图)

  起初,有渔民远看还以为是有人将死去的猪扔到岸边,后来靠近一看,这头白色的动物竟然是白海豚!死去的白海豚头部卡在几块礁石中,尾部浸在潮水里,腭部有红色的血迹。据目测,这头白海豚重200斤左右,体长1米以上,应为成年白海豚。

  时隔多年 石井重现“海大糊”

  之前网友拍到的白海豚畅游石井海域图片

  南安石井人郑先生年轻时,经常在海边看到白海豚。“我们本地人都称其为‘海大糊’(gú)。”他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白海豚的身影很频繁,天气晴朗时,有时可以看到几头大小不一的“海大糊”跃出海面嬉耍。

  时隔多年后,3月5日下午,有渔民在石井附近海面,看到了白海豚,据称有四五只之多。3月6日下午2点多,有市民又在石井码头发现两只白海豚,它们浮游在海面,偶尔跃出水面。

  当时,泉州晚报社旗下媒体及官方微信、微博对此也进行了关注,引起不少市民的热议,许多人将图片转发到朋友圈中。

  “石井海域又迎来了可爱的精灵!”人们振奋于这个消息。石井的白海豚,火了!

  泉州湾环境优良 吸引白海豚流连

  据资料显示,白海豚全名为“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与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一样,是用肺进行呼吸,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由于数量稀少,白海豚有着“海上大熊猫”、“美人鱼”之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海豚

  白海豚从出生到幼年,再到成年,其身体颜色逐渐变化。从灰色逐渐变成白色,最后变成粉色。它们经常以三五成群出没。白海豚寿命40年左右,每年的春夏交季,白海豚会游到靠近陆地的海湾或江口繁殖。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海洋活动轨迹的增多,白海豚的身影越来越少,更显珍贵。近年来,泉州湾不时有白海豚活动的现象。相关人士认为,这跟泉州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关。

  白海豚因何致死 是否船桨所伤?

  “太可惜,太可惜了!”在告诉记者消息时,伍先生一直惋惜不已。

  那么白海豚为什么死亡呢?有人称是电鱼电死的。伍先生、郑先生等人则认为,这个说法没有常识,且不说在海里电鱼是否可行,海域面积那么大,即使有人电鱼,也不可能只电死白海豚。另外,有经验的渔民称,应该是船桨伤到导致死亡。而在这只死亡的白海豚头部附近,有流血的现象,说明其受伤,这一说法可能性较为可信。

  部门:无明显外伤 将进一步鉴定分析

  25日下午,南安石井边防派出所赶到事发现场,并联系当地海洋渔业部门工作人员,下午4点左右,海洋渔业部门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经过现场鉴定,初步判断死去的是中华白海豚,全长 2.45米,体高0.81米,宽0.13米,下颚齿62颗,上颚齿72颗,全身白色间有灰斑,无明显致命外伤。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已经确定要接受该海豚尸体,下午研究所工作人员已经派车从厦门赶来石井。

  白海豚尸体被接走

  白海豚死亡原因有待专家进一步鉴定和分析。(泉州晚报记者廖培煌 王丽虹 通讯员陈虹宇和洪荣宪 文/图(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公安侦破“5.27”境外电信网络诈骗专案
  • 永春魁星文化周系列活动盛大启幕
  • 永春县为首批16家“魁星宴”推荐餐厅授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