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南安人“吃井” 半数井水偏酸
22日是“世界水日”,22日-28日是“中国水周”。饮用水是否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那么,南安饮用水的水质如何?记者就此走访了市疾控中心。
据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全市饮用水一般可分两种,一种是自来水,另一种是井水、山泉水、河水等。“自来水的水质可控,通过过滤、消毒等方式能够达到饮用标准。”该工作人员说,而井水等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目前全市有一半以上人口取用井水。
2015年,市疾控中心耗时1年,对南安各街道、乡镇的井水水质进行了抽样检测。“按500人用一口井为量,重点检测使用率较高的水井或靠近工厂等污染源、容易受污染的水井。”该工作人员说,抽检的3257例中,发现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水质偏酸。50%左右的井水pH值在6.5以下,而正常水质pH值为6.5-9.5。
“水质偏酸在南方地区属于正常现象,南安土壤为红壤,偏酸性,从而影响到地下水质。”该工作人员说,此外,10%左右的抽样井水浑浊度超标,个别井水中含有的锰、铅、氟超标。从这次全市抽检中可以看出,山区水质明显最优。
该工作人员建议,能使用自来水的尽量使用自来水,没有的也要将水烧开后再饮用。
记者还了解到,市疾控中心将于今年启动南安市水质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该研究预计将花费2年时间,调查南安市饮用水的现状、问题及管理办法。
为解决南安部分农村地区群众吃水难问题,“十二五”期间,南安逐步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个个村庄告别了用水难、用水不安全的历史。此外,为解决沿海三镇供水问题,自2008年起,沿海三镇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11月全线通水。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列入中央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31个,其中有13个项目有水源工程和净水工程,其余全部是城乡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21个乡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0.8977万人,总投资15072.2万元。(见习记者 黄伟励 记者 苏明明 李想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