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向阳乡马迹村 从靠补助的“空壳村”到村财年入70万
向阳马迹村在向阳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有耕地1037亩,山地4749亩,下辖9个自然村,共有2452人。地理位置偏僻,村级组织运转主要靠上级的转移支付、补贴勉强维持,2011年,村财收入不足5000元,农民人均收入4600元,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2年被确定为南安市重点整顿帮扶村以来,马迹村转变思想观念,利用高山原生态的自然优势,引进慢山庄唯慢公司合作开发自然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2015年村集体收入上升到70多万元。
土地流转与土地复耕“空壳村”大变样
向阳乡马迹村党支部书记施奕成说,2004年,马迹村还是一个“空壳村”,办公费用依靠上级拨款补助。
为摆脱“空壳村”,马迹村因地制宜,与慢山庄唯慢公司合作,先后流转农民土地250亩,规划种植原生态紫薯、甜玉米、红皮花生、高山淮山等特色农产品,该公司每年支付土地租金,这些租金全部分给了当地村民。在种植过程中,该公司提供优质产品种子和技术指导,聘请当地农民当种植、采摘工人,收成时对农产品统收统购。
施奕成介绍,马迹村通过挖掘山区自然生态优势,与公司深入合作,互利互补,既能提高土地收益,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土地流转,马迹村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不仅如此,马迹村还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梯次推进旧房建设用地的整治复耕工作。2011年,马迹村开始进行土地复耕,2014年开始第二期土地复耕,上报6.96亩,每亩获得上级补助资金20万元。2016年,还将进行第三期土地复耕,预计可为村财收入增加70多万元。
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解决村民生产难题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两委也能为村民提供更多便利服务。这几年来,马迹村主路、村道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012年,马迹村投资上百万元,对马迹村到向阳乡全长5公里的水泥路进行拓宽,从原来的3米半拓宽到7米。2015年,投入12万元拓宽村部至墓前公路村道,从3米半拓宽到5米半,方便了群众出行。道路投用后,村里再次投入15万元安装路灯110盏。
施奕成介绍,村里还投入10万元用于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2016年,村里将筹资90多万元,修建公园,让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小孩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
为了搭建服务村民的“连心桥”,村党支部在村部设立村民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办理证件、领取补贴、查询信息等服务。村干部每天走访入户村民,收集民情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给予明确答复,现场不能解决的,归纳汇总上报市直部门、乡政府,并将有关部门的答复转告村民。
村党支部同时将民情信息科学划分,采取“一号一档”的方法,建立台账,归档备案,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组建村干部和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治安联防、水电维修、技术辅导、扶贫帮困和红白喜事等服务。为了解决村民生产难题,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群众,聘请农技人员现场查验土壤,研究论证适合种植且有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记者 黄俊涛 通讯员 颜国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