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水头张太平:对下一代 这个退休公安很“温柔”
近日,记者来到水头镇关工委办公室时,张太平正坐在办公桌上清点过几天要送往龙门小学的普法图书。
因为是公安出身,老人腰板笔直、精神矍铄,看不出已有69岁。张太平于2013年投身水头镇关工委,担任秘书长一职。3年来,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老人刚柔并济,用温情、法理感化了一个又一个年轻人。
张太平正在整理即将送往学校的图书。。
踏遍全镇 摸清本地青少年情况
张太平,有着一张严肃又不失慈祥的脸庞,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一直在基层派出所任职,当过所长、副教导员。
虽为公安,张太平却没少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2004年,他撰写的《关爱、民生,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一文,还刊登在中国关工委主办的刊物上。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水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张太平告诉记者,3年来,他与同事共同努力,走遍了辖区近百家村(社区)企事业、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将本地青少年的基本情况摸清。
根据摸底,2015年,水头镇18岁以下青少年共2.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0%,两劳帮教人员共有200多人,社区矫正人员80人。摸底之后,张太平和同事们还进行总结研究。3年来,他共下基层调研18次,形成调研文章5篇,编撰相关工作简报60多篇。
重教于法 对青少年心怀柔情
在公安战线上战斗了一辈子,张太平看到走上歧途的年轻人都深感惋惜,更深知青少年接受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法律知识要从小灌输。”3年来,张太平利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走进校园和基层,共举行了10场普法讲课。
为让失足青少年重新融入社会,张太平还坚持与关工委的老同志走乡串村,走访失足青年的家庭。水头镇有一青少年黄某,早年因轻微违法犯罪,成为水头镇关工委的长期帮教对象。为了帮助黄某摆脱悲观情绪,张太平和其他老同事一起对其进行家访劝说,重教于法,帮助其重拾生活信心。
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出现刑事不犯但民事不断情况。对于这些孩子,张太平往往心怀柔情。“我会先跟他们做朋友,再苦口婆心劝教他们。”张太平说,只要耐心跟他们沟通,对其晓之以理,矛盾就不难化解。
重教于法,同样也要动之以爱。20年前,水头成立镇残联协会,张太平便是其中会员。自那时起,张太平心中便萌生一股关心下一代的理念。不管是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还是弱残青少年,只要让张太平碰上了,他都要帮上一把。
这不,看着水头镇关工委即将往送去龙门小学200多册普法图书,张太平又忍不住自掏腰包出资1000元,为孩子们添置学习用品。
“以前我家一贫如洗,甚至因家庭困难退过学。”张太平说,“我不能看着下一代孩子们也有我们当年的缺憾!”(记者 林梅治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