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仑苍联盟村关工委:让“打铁”下一代铭记历史
从“打铁村”变身水暖城,从革命基点村发展成如今的“美丽乡村”,生于这厚重历史背景下的仑苍镇联盟村村民们,似乎更多了一份使命——让下一代铭记历史,铭记属于联盟村的优良传统。建场所、出村刊、育学子、助办校,仑苍镇联盟村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不懈努力着。
仑苍镇联盟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与湖西儿童乐园毗邻。
【村民协力】为老少同乐搭建场所
目前,联盟村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300多人,青少年3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50多名。
“联盟村有一个特点,就是家家户户都有人外出做生意。”联盟村关工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何让留在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是联盟村关工委乃至全体村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2008年,外出经商的村民周安稳回乡后发现,村里缺少一个供老人和小孩活动的场所,便主动向村干部提议盖一栋老少活动中心。这个提议很快得到村委会及村民的支持。
2011年,周安稳以“周文龙教育基金会”的名义(由周安稳家族于1993年成立)捐出50万元,兴建“湖西老年人活动中心”大楼,同时作为联盟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该楼共3层,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内设科技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南音演奏室、体育活动室等“七室”,成为村民们学习娱乐的绝佳场所。
不久后,同村乡贤周仲理也捐出20万元,在联盟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右侧,又兴建了一栋“湖西儿童乐园”。
“这两个活动场所连接在一起,老人、儿童、青少年,各有各的去处。”联盟村关工委工作人员说,后来又有近百位热心家乡事业的村民乡贤捐资近120万元,作为添置设备和活动资金。
联盟村坑口自然村村民见状,经过村民捐款和各级政府的帮助,也建了一栋高6层、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老少活动中心”。
【创办村刊】丰富下一代精神生活
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如何引导其学做人、学知识尤为重要。在联盟村关工委看来,要教孩子学做人,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不过,在文化传承方面,联盟村有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断层严重。联盟村早年是闻名闽南的“打铁村”,全村99%的男人外出打铁,这些人练就了一身吃苦耐劳的本事,却大多目不识丁。
“这些人不识字,虽有一身本领,却在教育下一代方面不得其道。”联盟村关工委工作人员说。
“只有文化、精神和科学才能久远。”退休村干部周仲宪认为,引导村民走上“文化路”,或许是一个弥补文化断层问题的有效办法。
于是,自2012年起,周仲宪开始负责搜集整理材料,由湖西自然村老人活动中心委员会编印了村刊——《夕阳红》。
“《夕阳红》至今出版了三期,内容一开始主要介绍活动中心的活动情况、奖学情况,第三期内容则将重点转至联盟村革命历史的介绍。”周仲宪告诉记者,《夕阳红》表面上是老年刊物,实际上更想给青少年看,让孩子们了解联盟村的革命历史、祖辈打铁历史的辛酸,在字里行间汲取精神食粮。
据了解,自《夕阳红》第一期刊发开始,每一户村民都能免费获得一本,每期印刷400-500册。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学前教育就学远的难题,联盟村还捐资220万元,助力创办仑苍镇中心幼儿园。为激励学子勤奋读书,自2001年起,联盟村还成立了一套完善的奖学制度,考上博士每人奖励5000元,考上硕士每人奖励2000元,考上本科每人可获奖励1000元。(记者 林梅治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