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南安 > 魅力南安 > 正文

开辟新加坡林厝港,筹款支援祖国抗日 梁后宙一门忠义三十五殇

海丝商报   2025-09-02 17:12

  开辟新加坡林厝港,筹款支援祖国抗日,一家惨遭日军报复,梁后宙——

  一门忠义三十五殇

9146c98e-fc48-42b7-9967-3472fb49ef38.jpg

  梁后宙

  在南安翔云镇翔云村的忠义祠内,一方“一门忠义”匾额静静悬挂。匾额之下,《忠烈梁氏三十五人墓志铭》镌刻于大理石上,一段跨越南洋与故土的忠烈往事缓缓铺展,诉说着梁后宙家族为抗日救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与崇高气节。

  抗战时期,祖籍南安市翔云镇翔云村的新加坡知名侨领梁后宙积极筹款支援祖国抗日。日本侵略东南亚期间,他还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日守备军协助英军守御。因支持抗日活动,梁后宙一家35人遭日寇杀戮。

e8030f16-3a19-4b58-b6c5-d1db0515fc60.jpg

  梁后宙故居位于翔云镇翔云村。

  积极筹款支援祖国抗日

  梁后宙又名梁宙,清光绪十年(1884)生于南安翔云,13岁随亲友前往新加坡,在新、马等地做小工、车站工头、橡胶园总巡。

  1914年,应英籍建筑商聘请,梁后宙到新加坡林厝港开垦800英亩荒山。后来,他又受波斯商人和英国商人之托,在同一区域开发荒地1100英亩。其间,他带领800名工人辛勤开垦,建房屋、开公路、造码头、筑海堤,昔日荒芜的土地,在他们的汗水浇灌下逐渐焕发生机。20世纪20年代,他又购置、租用260英亩土地,辟为椰子、菠萝种植园,建禽畜养殖场,发展渔业,开办南和号和通和号粮油食杂日用百货商店,设立建筑公司,成为新加坡西北部富甲一方的富商。

  参与筹建南安会馆、协助募集林厝港公路建筑基金、捐献5英亩土地创办启化学校、提倡创办产科医院……此后,梁后宙持续开展一系列公益项目,荒芜的林厝港也逐渐发展成拥有10万人口的繁荣镇区。为褒奖他的功绩,英国殖民当局将当地长达3英里半的道路和一条支路分别命为“梁宙路”“梁宙巷”。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梁后宙积极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在陈嘉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时,梁后宙率先响应,牵头组建武吉班社区支会,奔走于侨胞之间募集款项支援祖国抗战。作为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海外团务计划委员会兼新加坡直属区团主任,梁后宙还在新加坡南和村的椰林中秘密架设电台,架起与重庆抗日后方的联络桥梁,为传递情报、协调侨界支援殚精竭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展开对东南亚的侵略。不到2个月,日军便占领马来半岛,新加坡各地打响保卫战。此时,梁后宙发动青年华侨组织华侨抗日守备军,打击入侵的日军。英属澳洲军队在南马芝园丘与日寇展开激战,得到梁后宙领导的抗日守备军大力支持,给进犯的日军迎头痛击,使其遭受惨重损失。

  一家35人被日军杀害

  南马芝园丘激战让日军对梁后宙恨之入骨,誓言报复。

  鉴于时局非常严峻,梁后宙在新加坡沦陷前几天,带着他的四子梁四箴撤离新加坡,取道印度飞往重庆,最后回到家乡南安翔云。留在新加坡的家眷则搬迁安置在武吉知马的一栋建有两层地下防空壕的洋楼,原以为依靠这栋有防空设施的洋楼能够安全避险,不料整个家族几乎全部在此命丧黄泉。

  1942年2月14日,即农历除夕的下午,就在梁家男女老少吃过团圆饭后,3辆大卡车载着满满的日军把这栋洋楼团团围住,破门而入,疯狂砍杀梁氏全家。据忠义祠的《忠烈梁氏三十五人墓志铭》列出,梁后宙的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儿媳、孙子、孙女及重孙女,一门五代35人惨遭杀戮。屠刀之下,只有三子梁天助、六子梁亚六事后经抢救劫后余生,梁后宙的长孙梁添福因不在家侥幸躲过一劫。

  新加坡光复后,梁后宙返回新加坡。他厚葬死难亲人并投身重建家园。同时,他还心系桑梓,为家乡捐建校舍、创办运输公司。晚年的梁后宙更拥护新生的人民政权,以华侨代表身份参与翔云区解放委员会工作。

  为表彰其全家为民族大义付出的牺牲,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特颁“一门忠义”褒匾、授予梁后宙“胜利勋章”,赐建“忠义祠”入祀,并为其家人殉难者撰书《忠烈梁氏三十五人墓志铭》。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亦颁授O.B.E勋章,肯定他对新加坡社会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1975年,92岁的梁后宙在新加坡辞世,身后留下的不仅是拓荒兴邦的功业,更有“一门忠义”的精神丰碑。在南安翔云镇翔云村的忠义祠内,“一门忠义”匾额与《忠烈梁氏三十五人墓志铭》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每一位驻足于此的人,都能从文字间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与忠义气节……(记者 傅雅兰 黄奕群 文/图)

频道推荐
  • 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
  • 洪秀柱将出席九三阅兵:抗战胜利是全民族记
  • 艾利亚·塞提尼亚孜任昌吉州副州长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