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南安 > 魅力南安 > 正文

陈爱环的风雨骑行路

海丝商报   2025-02-27 16:36

  南安市向阳乡的盘山公路上,陈爱环的摩托车碾过晨露,车灯刺破浓雾。后座的女儿小悦把脸贴在她后背,书包里装着这学期新买的辅导材料。这条往返50多公里的“送学路”,陈爱环已经风雨无阻地骑了两年。摩托车仪表盘上,里程数在颠簸中悄然跳过“18000”的刻度,像一道无声的年轮。

  26日上午,记者在南安市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见到陈爱环时,她正弓着腰装地瓜。工装裤膝盖处磨得发白,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

  在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陈爱环的工位像个小型残疾人服务站。抽屉里塞着10多份残疾人求职简历,墙上挂着6本“优秀员工”证书。

  合作社负责人林连生指着已经打包好的有机地瓜笑着对记者说,刚来时,只有初中文化的陈爱环啥也不会。如今,她能驾驶打田机在山地里划出笔直的沟壑,用Excel精准核算32亩农产品的收支,还能用Word帮助残疾同事填写申报材料。

  “白天抽空请教老师,晚上等孩子睡了,就对着手机视频自学Excel函数、Word文档。”翻开“优秀员工”证书,每一本都浸着陈爱环星光下的汗水。

  合作社大棚内,肢体残疾员工小施正给蔬菜打包装箱。“多亏陈姐带我入社,现在每月能挣1800元。”小施表示。

  加入农场后,陈爱环每年都会帮助10多位残疾人,带着他们育苗、打包。为了让大家申请到残疾人补助,她会帮忙整理、报送材料,甚至帮忙跑完所有申请流程。“她把每个残疾人都当成家人。我们都很感谢她,经常给她家送菜。”陈爱环的同事们说。

  49岁的陈爱环,不仅是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里的“种植能手”,还是一位多重残疾丈夫的妻子、智力障碍儿子的母亲、风湿病婆婆的儿媳、高中女儿的家长。

  推开卓厝村一栋民房的木门,进入陈爱环家中,斑驳墙面上贴着这个家庭最直白的“账本”:一侧是女儿从小学到高中的几十张奖状,另一侧是丈夫、婆婆的一堆医药费清单,中间歪歪扭扭地贴着大儿子小旭的“大作”——用彩笔画下的《妈妈好》。

  “这是前几年政府帮忙改造的安居工程。”在厨房里,陈爱环掀开灶台上的防蝇罩,几道菜还冒着热气。2022年安居工程实施后,陈爱环一家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餐厅、厨房。

  “我女儿很喜欢这个厨房,经常与我一起下厨,帮忙洗菜、洗碗、做饭。昨儿,她告诉我在学校时脚崴了,我便下山送了趟药。”她轻描淡写地带过独自冒雨往返骑车50多公里给女儿送药的事情。

  “委屈吗?”面对提问,陈爱环把冻裂的手藏进袖口。18年前,儿子确诊智力障碍时,她抱着诊断书在台阶上坐到天黑;女儿小升初那年,她挨家敲门为女儿的英语补习班凑人数,被误以为是推销员;嫁到向阳乡后,每年只有一次回莆田看望娘家人。最难的是过年时,为了多赚点钱,她从腊月廿六到正月初八给一家批发店送货,却忘了做一桌好菜给儿女们吃……

  这些酸楚化作她摩托车后视镜里的风景:儿子从特校毕业后,学会写自己名字,还可以帮忙妈妈取快递,做家务;女儿把“最美妈妈”的作文偷偷夹进她的记事本里;婆婆用颤巍巍的手给她别上山茶花……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能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长大,我就心满意足了。”山风掠过她鬓角的白发,带着农场里油菜花的芬芳。这个用摩托车轮丈量母爱的女人,正把人生的沟壑犁成希望的田垄——就像向阳乡那些倔强的野花,在石缝里也要开出整个春天。

  (记者 黄俊涛 李想 通讯员 施惠莲 林祥桂 林乙繁)

频道推荐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加拿大总理说下周赴美同特朗普会晤
  • 美国多地爆发集会抗议特朗普政府多项政策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