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南安 > 魅力南安 > 正文

稻螺共生好“丰”光

海丝商报   2024-10-16 16:27

  时间:2024年9月28日 天气:晴 地点:眉山乡太山村

  当“一粒米”和“一只螺”在眉山乡太山村相遇,它们可不仅仅是在“开派对”,而是联手演绎一场乡村振兴的“恋曲”。

2e93f614-32d1-48f9-ad06-2efeb752b86f.jpg

  听说今年6月,眉山乡太山村因地制宜,给稻田找了些小伙伴——30公斤田螺,让它们一起长大。这不,水稻到了收获的季节,田螺长得怎么样了?带着好奇,我决定到太山村农田土地开发基地,一探究竟。

  早上7时许,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大地上。简单吃过早饭后,太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叶贻治就和农户们一起来到稻田“寻宝”。

  “收螺可是个技术活,得挑对时间。”叶贻治说,因为田螺喜欢“躲猫猫”,清晨或傍晚才是它们的“现身时刻”。早上太阳还未升起时,水温相对较低,田螺大多会从栖息处出来活动觅食;傍晚太阳下山后,随着气温的下降,田螺变得更加活跃,这两个时段都比较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便于收集。

  跟随叶贻治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太山村农田土地开发基地,此时,稻田上曾经金黄璀璨的稻浪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齐的稻茬。

  “近年来,太山村积极把春耕备耕、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当前‘三农’的头等大事。今年年初,太山村与洪濑镇一家农场合作,由他们提供优良水稻种子并育秧,于5月完成插秧。”叶贻治说,这片田地是村集体土地,村干部便想摸索新的种养方式实现增收,再向村民推广。

  最初怎么会想到“水稻+田螺”的套养模式呢?“记得小时候到农田里能摸到田螺,说明田螺和水稻是可以共生的。我们便咨询了农业技术专家,在专家的建议下,决定投放30公斤田螺尝试。”叶贻治说,田螺繁殖速度快,还不需要投喂饲料,农民只需按正常流程种养水稻即可。

  说话间,叶贻治和农户们已挽起裤脚、脱下鞋子、手拿沥水篮,迈入稻田,分散到各个角落。他们弯着腰,目光专注地在泥水中探寻着田螺的踪迹。只见叶贻治的手掠过水面,轻轻一提,很快就捕捉到藏匿于泥土中的田螺。

  他是怎么发现隐匿于泥泞中的田螺呢?这都是经验。叶贻治告诉我,老农民都知道田螺隐匿的泥土上方会有一个小洞,这是田螺钻进土里时造成的。

  农户们一边收着田螺,一边交流着今年的收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今年的水稻收成好,田螺也长得肥。”一位农户笑着说,这种稻螺共生的模式真是不错,既环保又能增收。

  “今年的稻螺种养面积共12亩,尽管投放的田螺并没有全部收集,但是已收的田螺可增加7200元的收入。”叶贻治说,如今,小田试验带来的成功,让太山村村干部有了加大推广的信心。明年,他们将积极在村里推广稻螺共生模式,农户们也不用买螺种,可以直接在这12亩田地里捞点螺种。

  走在乡间小路上,看着农户们忙碌而快乐的身影,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稻螺共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记者 王丽清 通讯员 石倩雯)

频道推荐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从“象牙白塔”到“西部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