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南安 > 魅力南安 > 正文

戴端阳:退而不休献余热反哺家乡助振兴

海丝商报   2024-08-07 16:23

  “戴书记上任后,帮助我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群众有问题,找他准没错。”……在南安码头镇大庭村,提起驻村第一书记戴端阳,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戴端阳出生于码头镇大庭村,退休于南安市城市管理局,本来可以在子女的陪伴下愉快地度过退休时光,然而,在大庭村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发挥自身余热,于2022年11月担任大庭村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期间,他是矛盾纠纷“解铃人”,是村级班子“好舵手”,更是乡村振兴“带头人”,成为大庭村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力。

  化身贴心调解员做好矛盾纠纷“解铃人”

  从2022年11月驻村到现在,戴端阳通过“背靠背”、讲道理等方式,推动协商解决了3件遗留10多年的邻里纠纷。

  得知村里有一对兄弟因建房问题,一直没有办法平息纠纷,戴端阳便带领村“两委”向这对兄弟了解情况,通过双方当事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寻求办法,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化解了积累多年的兄弟纠纷。

  驻村期间,戴端阳积极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他真诚对待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了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他还积极推动大庭村成立人民调解室、智能化“综合治理+”等项目,通过“人防+技防”的方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修建水利项目保灌溉促排涝

  戴端阳说,一个优秀的村干部,不仅要有生成项目的能力,还要有项目基本的管理能力,更要有一颗为百姓服务的心。

  大庭村一条主干道,每逢下雨天就会发生内涝。为此,村民投诉多次。为了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戴端阳多次召开协调大会,并结合乡村振兴项目,与高盖村村“两委”进行多次协商。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解决溪堤下游堵塞问题,涉及的田地大多是属于邻近的高盖村。为此,戴端阳经常到高盖村做工作:“高盖村与大庭村同属一个祖先,如果能一起协调解决,以后每逢下雨天,这条主干道就不会被淹没,路也能看得清了……”

  经过1个多月的思想动员工作,事情终于得到突破。2023年4月,大庭村投入69万多元,开展大庭村水利设施拓宽重建项目,得到了村民的点赞。大家纷纷表示,这真是一件为民办实事的好项目,不仅为农田灌溉提供便捷,以后下雨天也不用担心道路被淹没了。

  除了修建水利项目外,戴端阳还发动大家谋划了一系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投入50多万元打通通往诗山镇鹏峰村的一条道路。经过重建后,这条道路路面更宽,也不再堵车了。

  盘活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驻村工作中,戴端阳发现大庭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要工厂没工厂,要产业没产业,尤其是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0多万元。

  于是,他带领村“两委”成员用脚步丈量出一番新天地。他发现村里有20多亩闲置土地,也了解到大庭有一特色产业便是黑豆。他立即盘活这20多亩闲置土地,并种植了5亩大庭黑豆。

  在走村入户中,戴端阳看到村里有一处闲置的炼油厂。这座油厂由土墙瓦房组成,占地200多平方米。油厂在1979年建成,当时名叫大庭油厂,内有3台油压机。后来,大庭油厂于1993年关闭,成为村民储藏农耕器具的仓储房。1998年开始,油厂闲置下来。由于历史悠久,油厂破烂不堪,成了一座危房。台风天气时,村干部都要到现场看护起来,防止油厂倒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戴端阳的推动下,2023年,大庭村投入260多万元,启动旧油厂改建成振兴楼项目。整个项目共有5层楼,1楼设有4间店面。“旧油厂盘活后,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15万元左右。”

  戴端阳说,2024大庭村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村里将继续盘活闲置资源,将80多亩的闲置池塘改造成一片“荷塘夜色”;通过种植莲藕、养鱼等举措,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大庭村多产业发展。(记者 黄俊涛 通讯员 黄依婷)

频道推荐
  • 中央气象台:近期江南华南贵州等地多降水和
  • 长线游、县域游、主题游等持续升温 假期文
  • 特朗普称将对所有在外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