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上岗” 为水稻丰收插上科技之翼
盛夏渐近,水稻的田间管理进入关键时期。在南安市洪濑镇大洋村,植保无人机以其高效、精准的喷洒作业,为水稻的丰收插上了科技之翼。
20日下午,阳光洒满大洋村的高标准农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村党支部书记戴卿奕带领南安市新农人服务团队,准备开始一场特殊的田间作业——无人机喷药。
经过精心配药、分药和设定航线,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迅速飞至指定位置,开始了定速巡航作业。雾状的生物制剂随着气流精准地喷洒在稻田中,既保证了喷洒的均匀性,又避免了重复喷洒或遗漏的现象。
“我们下午3点开始配药,共配药400公斤。一架无人机每趟载药水30多公斤,共飞了10多趟。距离较近的,一趟大概5分钟就能喷完;远一些的,要10多分钟。”戴卿奕说,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这片80多亩的高标准稻田终于喷洒完毕。
大洋村水稻种植面积广,传统的管护方式耗时长、难度大,而植保无人机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据服务团队负责人陈双树介绍,相比传统人工方式,无人机喷药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无人机喷药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成本,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体力较差的劳动者来说,无人机作业更加安全、轻松。
陈双树说,使用无人机喷洒80多亩稻田仅需2小时,而传统人工方式则需要10个人用10台喷雾机,一天都不一定能完成。
此外,无人机喷洒的药剂也更加均匀、全面,减少了药剂的浪费,还没有时间限制。陈双树介绍,使用无人机,不仅时间快,喷洒时间选择也多,凌晨、傍晚和下半夜等均可完成喷药。
记者了解到,这是南安市新农人服务团队首次来到洪濑镇开展无人机喷洒作业。此次正值水稻开花挂穗,服务团队用了比较全面的药,包括粒粒饱、叶面肥等,可以让水稻叶子光滑又滋润,增加营养,帮助开花等,大幅度提升产量,一亩产量可达700公斤到750公斤。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洋村此次引入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机械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戴卿奕说,此次大洋村大力提升千亩农田改造。接下来,村里将以农田灌排机械化、田园化、生态化为抓手,打造五彩稻田、多彩菜园,发展景观农业、研学体验、科普教育、观光采摘、生态康养,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为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记者 黄俊涛 通讯员 黄海英 李洁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