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2》导演松冈锭司:没打算拍高富帅
“八年之痒,找到了食堂的突破口”
导演松冈锭司笑称,小林薰和小田切让是这部电影的幕后大功臣,他介绍自己能担任这个系列的导演,是小林先生交给他的。
小田切让在片中只是客串了一个警察,将这样一个万人迷放到这样的位置上,松冈锭司打趣说,那是因为“小田太忙了”。但他立刻又换上认真表情,说起了小田对《深夜食堂2》、对自己的帮助——“其实呢,一部电影要想完,往往都是命运多舛、波折不断的。我也有遇到过,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对大家说,‘不如我们一起来做这个电影’,大家就跟过来了——这个带动了所有人的,并且一直在鼓励我的人,就是小田切让。”小林薰开玩笑说自己和其他演员和导演都度过了“八年之痒”,但还是选择了继续合作,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了一种质的变化,或许可以这么说,在原本所待的空间里,一直找不到出口。突然之间,在自己内心深处就找到了。当走出食堂的时候,向着突破口,勇往直前,继续前进”。(记者 肖扬)
文化旁白
有一道菜叫“回锅现实主义”
尽管《深夜食堂》中国电视剧版遭到了批评,而日本电影版的《深夜食堂2》暂时没有获得靓丽的票房,但是“深夜食堂”现象对中国电影创作来说,是值得思考的。
其实,“深夜食堂”讲故事的套路,原本是中国人所擅长的: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反映整个社会与时代的现状。而叙事模式也没有逃出中国电影传统的现实主义“影戏”风格。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从最早的《劳工之爱情》到谢晋的《舞台姐妹》及至第四代导演的《邻居》等电影,无论故事长短,观众都可从剧中人看到自己,从故事看到社会,从电影中所展现的“命运”来看我们未来之命运。
遗憾的是,这种现实主义“影戏”的创作之路一度中断,无论是“影戏”还是现实主义,最终让位于所谓的实验,所谓的个人化。但是当建立在文化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的第五代电影,当建立在纯粹个人视角的第六代电影以及各种不知道怎么说话的伪实验电影都无法赢得大部分观众的时候,中国电影是否应该重新地回望中国电影历史,回望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史呢?用一句“勤行”(餐饮业)的话来说,菜都凉了,您不得回回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