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一家人》豆瓣8.8分 能把全家人给美哭
《我的父亲母亲》(1999 年 张艺谋)
埃塞尔辞掉了女仆的工作,他们就这样结婚了。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们一无所有,除了一栋需要还款 25 年的房子。
新婚之夜随着镜头慢慢拉远,两个人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
他们慢慢有了自己的木板床、沥水板、新炉子、餐桌以及和房间格调不相称的二手高级沙发。
原本空荡荡的屋子在两个人的努力下有了家的样子,很温馨。
他们如愿有了自己的儿子,不同于以往的狗血玛丽苏情节,得知妻子生产的消息后欧内斯特的第一句话"那她 …… "
在瞬间表现出夫妻情深,以至于护士的误解显得那么可笑。
关于孩子初生时的这段描述,母亲的辛苦虽然没有用一句话来交代过,但这个时期是整部电影中埃塞尔头发最凌乱的时候。
再后来,希特勒打到了布拉格。
欧内斯特的家也和其他英国家庭一样,开始了备战状态。
人人都有的防毒面罩。
在院子里建造防空洞。
在屋子里建造屋内钢壁防空洞。
把孩子转移到乡下。
这些记忆对那个时代的英国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影片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描述,没有宏伟的画面,更没有太多的赘述,而是以一个家庭的变化为切入点。
战时的父亲成为了消防队的一员,目睹被炸成碎片的小孩子,这个平日里再温和不过的父亲哭了。
平淡如他,欧内斯特撑起一个三口之家,在战时为国家和人民奔走,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
战争结束后,街坊邻居一起狂欢,欧内斯特是笑得最开心的一个,他甚至跳起了舞。
但几家欢乐几家愁,战争结束并不意味着痛苦的结束,有些人可能会因此痛一辈子,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战后的日子继续回归了平静,父亲一如既往地读着报纸,母亲一如既往地擦着桌子。
在不知不觉中,埃塞尔当初的手推式送奶车变成了电动送奶车。
家里装了第一部电话。
第一次演起了"电影"。
儿子有了自己的兰美达踏板摩托。
以这样的方式,回望科技给一个普通家庭带来的变迁是令人惊叹的。
影片不仅回望了科技的进步,更见证了英国成为福利国家,战后经济萧条及六十年代的经济复苏等时代变迁。
这些变化是有准确的时间点的,有固定的日期。
影片通过欧内斯特每天在家中看的报纸来传达这些内容。
例如,肉的配给量又被削减了。
但有些变化是没有准确日期的,甚至是观众无法察觉的。
时间去哪儿了呢?
时间随着欧内斯特消逝的发际线。
随着埃塞尔越来越花的眼睛。
随着小男孩青春期的到来。
随着妈妈怀里的小崽子变成了文艺男青年。
随着儿媳妇日渐变长的裙子。
消失。
忧伤之情扑面而来。
雷蒙德 · 布里格斯于 1934 年出生在伦敦南部的一个工人家庭。年幼时一心想成为一个新闻记者,但最终却成了一个漫画家。
他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人物憨态可鞠,画风独到奇怪,他的作品经常以一些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为主题。
如淡水短缺、酸雨、海水污染、人口爆炸等等。
70 年代后由于他父母及妻子的先后去世,他的作品主题又转为忧伤和思念。
布里格斯的作品硕果累累,曾经获得多项大奖,漫画老少咸宜,在全球粉丝很多。
《伦敦一家人》邀得英国学院奖、金球奖得主布兰达 · 布莱斯和吉姆 · 布劳德本特给男女主角配音,让角色形象的传达更加立体,栩栩如生。
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大雅。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是偶然的几率,并且变成伟大人物的几率更低。
这注定了,我们大多数的人生与爱情都将是微不足道的平凡日常。
但日常的一生对于我们来说,又是如此珍贵,即使平淡如水,即使不值一提,都是我们终有的一生。
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出生、恋爱、结婚、生子,直至死亡这一连串的人生变化无法在历史上留下任何一笔。
我们承认我们的人生不够独特,但当我们将它拍成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在漫长短暂的一生里,其实我们一直是岁月的主角。
我们的故事没有千回百转的曲折,没有光彩照人的惊艳,却自有一份细水长流的平实之美。
当我们穷尽一生的时候,会看到生活即使如此平淡,我们也没有得过且过。
而是用珍惜温馨希望与热情将它雕琢成了璀璨的钻石,照亮了属于我们的渺小的历史空间。
让我们过完这一生,还想要相约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