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爱乐之城》奥斯卡赢面 竞争对手有哪些
唯一会给《爱乐之城》真正带来波澜的恐怕只有《月光男孩》,紧接着去年因奥斯卡提名者缺乏种族多样性而针对学院的“奥斯卡全白”(#OscarsSoWhite)抗议之后,巴里·杰金斯的《月光男孩》讲述了敏感又让人心碎的男孩儿成年故事,男主角是所谓的“双料少数派”,也就是说,他同时身为黑人和同性恋。鉴于目前面对新上任川普总统的移民政策,美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抗议浪潮,有些奥斯卡投票者可能会考虑通过把“最佳影片”的一票投给《月光男孩》,当作是做出自己的政治声明。如果真的会产生波澜,可能性大概是15%吧,那也许是因为《月光男孩》被看做是更具有社会包容性,也算是对当权政府充满争议的行为与态度的一种斥责。
不过奥斯卡投票者还是更爱故事,不管是银幕上的还是银幕下的,而《爱乐之城》两者兼顾。在银幕上,电影带来的感觉和挣扎是广泛适用的,只要是在一段感情中、在离开家乡时、在期冀着生活是否会有更大的赐予时挣扎过的人们,都可以感同身受。这也是为什么《爱乐之城》能够到金球奖认可的原因之一,为其投票的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是由来自全世界45个国家的记者们组成的。在银幕下,这部电影背后也有一个故事,《爱乐之城》的结构好到让人心痛,标志着它32岁的创作者是一位真正的电影风格导演。这很明显是查泽雷的愿景,对于这么年轻的导演来说,在大制片厂内部获得这样的成就通常是很难的。
最最重要的是,《爱乐之城》真的很有意思,充满了能让全世界的影迷们都热爱的丰厚感情。本片不光是关于激情,和追求创作性努力(音乐和表演方面都是)的代价。一部小电影拥有着一颗巨大的心,它将内在的乐观、艺术的价值和追随梦想与观众联系在一起,这让《爱乐之城》成为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者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