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漫长解读:你真诚地面对过自己吗?
新浪娱乐 2016-11-16 16:01
我们知道,所有艺术范围内的灵性之火炙燃到某个更高的“热点”时,便会消解掉界限,锻造出人类心灵共通的东西。
如果我们把这“人类共通的东西”叫做“巴别塔”。作为精神导师,引领李安进入修建巴别塔这个“工事地”的,正是电影大师伯格曼。
不论是把“电影”比喻成一个宗派,还是一门宗教,伯格曼都像基督新教路德派的创始人马丁路德那样,开辟了一个电影(文化)哲学宗派。
李安说过,“伯格曼的电影教会我,用哲学观念去统御电影,对神的疑问,抽象的东西,要有很崇敬的心去体现。”
2005年,“学生”李安与他的精神导师伯格曼透过法罗岛的那次历史性的热拥,像是完成了一场生死交接仪式——李安继承了伯格曼的衣钵,开始了伯格曼派系的传教、布道。
伯格曼曾这样定义电影,“与其说电影像一个故事,不如说它像一种灵魂的状态,但是它充满了丰富的思想和图像。”
在电影创作上,李安正是不断地在找寻各类形态、样貌不同的“躯壳”,装进自己的“灵魂”。因此,每一部电影的主角都是李安自己,都是属于伯格曼派的魂灵。
那么,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的那颗“灵魂”,闪现出的是什么样子?
第一章:真实与勇气
120帧对准人心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述男孩的内心冲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