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外语电影新闻 > 正文

《弗兰兹》影评:欧容最具格局的跨类型佳作

2016-09-05 10:55 来源:搜狐娱乐 0

­  这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个层次:悬念和不得已而为之的谎言。战后敏感时刻、对立的两个国家、似有隐情的关系,种种这些在欧容这次所使用的冷静克制黑白镜头里,产生隐秘的化学反应。但是也许因为欧容的片子常常有同性因素,或因为阿德里安饰演者、长相阴柔的皮耶·尼内(《圣罗兰传》)演过同性恋,最初遮遮掩掩的关系让人有些误会,彩色画面甚至有刻意往两人基情上引导之嫌。本来对这样的设计有些不满,但随着后面剧情,影片又有了峰回路转的展开。

­  小镇上一直有一个德国男人追求安娜,可是几天的相处,安娜却对温柔清秀、彬彬有礼、还带着法国人不羁浪漫的阿德里安有一些动心。然而在这个时候,阿德里安把自己与弗朗兹的真正关系告知了安娜,并祈求得到他们一家人宽恕。影片到这里,主题渐渐演化成了爱与恨之间的矛盾纠结,这爱与恨背后偏偏都有复杂的成因,爱不出口,恨不彻底。

­  阿德里安告别弗朗兹一家返回巴黎,安娜痛苦压抑守护着阿德里安真实身份的秘密,在二老面前强颜欢笑。然而通情达理的老人让安娜无法再抑制她自己还没明白的情感,决定到巴黎寻找阿德里安。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安娜一路找寻下去,遭受到如同阿德里安在德国受到的同样对待。两个刚刚结束战争的国家,人民还对彼此有仇恨,战后的法国和德国一样在用自己的方式舔舐伤口。安娜在经历了敌意、排斥、认清自己感情但最终与已经有未婚妻的阿德里安作别之后,却选择留在了巴黎这个浪漫的几乎没有规矩、经历了伤痛却依然存在着音乐和艺术、被未婚夫弗朗兹曾深深爱过的地方。

­  影片故事线一度“散”到让人心生反感,但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才让人意识到看似主题在不停变化背后有一个自始至终的人性命题,是欧容这么多作品中格局最大的一部佳作。从最初“我杀了人”需要得到宽恕到“善良的谎言”,从爱情的萌发到亲情的挣扎,从战争伤痕到民族仇恨,直到最后安娜停驻在马奈的《自杀者》画作前,这一切的一切,悲伤的、放纵的、不确定的、宽容的、理想化的、甚至是敌视的和仇恨的东西才有了意义,它们都是在死亡之后,活着的人活下去的养分。

­  这一种心一点点活过来的感觉,欧容将它缩小到一个经历了战争的女人个人情感经历中,又通过黑白和彩色相交的画面投射到整个人类的生命中,这跨越了风格和类型的表达,深沉而大气,让人完全可以容忍影片里偶尔略显矫情的时刻。(帼杰/文)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钢锯岭》首映礼 史泰龙女儿大秀性感裸背美腿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