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导演回应质疑 近期电影圈是个闹剧
现在的电影圈很兴奋,一面是《战狼2》非常火爆,变成社会事件,激起了全民的民族情怀,票房也将冲向50亿,更是两个周末都登顶全球票房冠军,叫好又叫座。
另一面是几乎同期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与《战狼2》的顺境相反,它获得了“遍体鳞伤”的待遇,除了与电影本身相关的内容遭遇全方位差评外,超出电影之外的部分,也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比如小说曾经遭遇的抄袭问题,又再次被提起。
在如今“全民的兴奋点都被电影撩起来”的语境中,我们采访了《三生三世》的导演赵小丁,他做了这些回应。
第一部分:回应
质疑一.画面五颜六色很low,白浅大婚头盔奇葩?
赵小丁:颜色这事儿就是一种个人感受。我身边还有这样一些声音,他们对影片的颜色和画面进行了高度赞扬。
龙宫那场戏,的确颜色比较丰富。这场戏的设定是有一个珊瑚迷宫,以紫色为主要色,其他颜色进行点缀,颜色相对来说饱和度比较高。这是符合我们当初的概念设计的。
这个设计是有突破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东西,我不想把它弄得很常规,如果那样的话,又会有一种观点出来,他们会说“怎么就一点突破都没有呢”等等这种。
我要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感”,大家都见过这些景,但是没在一个场景内见过。我们有很多小组,为了拍云包飞机去西雅图,国内摄制组去了内蒙去了胡杨林、灵芝、神农架等很多地方。然后用后期特效把不在一个维度的东西,比如西藏的灵芝、新疆的胡杨林重新组合到一个场景内,以此来营造一个玄幻的世界。
这是我们的探索,以此来营造一个属于这个电影的语境,它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玄幻世界,是明快的、轻盈的调性。
一部电影,要看你把它放进哪个参照系里面去评论。前一段有个很火的电影《神奇女侠》,里面有一个女主角的造型,戴着一个很奇特的头盔,如果想吐槽的话,这个可有的吐槽了,但那个在IMDB上评分非常高。
这部电影在制作质量上有一点瑕疵,我也不回避。但我认为在大方向上,在造型上没有问题,它是有含义的。我不想弄成那种常规的古装电影。
头饰这个东西不足以对整部电影构成问题,反而被拿来放大,大家自己去想想,比如说对过往的闪回和切换,这是电影中很正常的蒙太奇的手段,但是也被拿来说成是碎片式的凌乱,这些我是不接受的。明眼人自己去看。
我有一个朋友说得特别好,他说有一些评论是丧失理性的,还有一些评论是幼稚的、业余的,需要去扫盲。
(问:比如说,你认为哪些是幼稚的?)
我不细说,因为细说下去直接就点名了,有些公众号呀什么的。
质疑二.特效是游戏和网大水平?
赵小丁:我不会像他们说杨洋和亦菲是面瘫式表演那样,那是人身攻击了。我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做评论美学基础还是要有的。
我认为,在中国电影现在这种水平,和我们的财力预算上,做成这样已经非常好了。
质疑三.杨洋、刘亦菲演技差、面瘫?杨洋特写多,是为赚粉丝钱?
赵小丁:从导演的角度看,杨洋和亦菲很好地完成了角色,特别是白浅和夜华借灯的那场戏,两位演员表演得很有层次感。说杨洋全程无表情,这种说法真是半点都不客观。
“杨洋特写多,是为了赚粉丝钱?”这个问题就没法讨论了,因为这就不是在一个客观理性的基础上的话题。
这么说吧,就如今这种情况,假设有人把《三生三世》拍成了一个旷世经典,也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上映,在各种对立面,包括资本的层面,包括粉丝层面,一样会有板砖把你拍得稀巴烂。
算上未来几年,这也算是中国电影行业特别奇特的现象。说得直接点,这就是个闹剧。
质疑四.电视剧火了,才有电影版来圈钱?
赵小丁:大家都说电视剧火了,然后拍个电影赚钱,其实不是这样。我们筹备和开拍都比电视剧早。而且我们在确定杨洋演夜华的时候,他还没有那么火。那时,他只有一部电影作品《左耳》。
不是有微博网友还刷么,说“这就是个闹剧,什么时候能截止啊。”他还说,对《三生三世》,他本来就是个路人,结果他去看了,还真路转粉了。这还就只是我随便翻的一个微博。
质疑五.夜华和墨渊竟然是一个人,改编差?
赵小丁:电视剧迷看了可能会有意见,我觉得他们是因为失落造成了不满足感,而非恶意。比如很多电视剧迷非常喜欢凤九、贵族二王子,但电影篇幅有限。
把20多万字变成一部电影,是要做出巨大的改编的。在情感需求上,我们不想让观众遗憾。于是,我们用了佛家轮回的概念,就是夜华和墨渊是一个人,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女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本书,因为夜华三生三世只爱一个人。她们希望在生活中也遇到这么一个人。所以他们看了会满足。
结局的“浅浅过来,”这也是书的结尾,这点我们满足了书迷的夙愿,也是我们搞了测试之后做决定的。我们做了两次测试,一次一百多人,有书迷也有非书迷。
很多豆瓣的评分,都是提前都打了分,就给一分。这些不做详细讨论,这个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