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销员》:用好莱坞手法讲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报   2017-07-17 09:31

­  向兵还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对该部影片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当今中国影坛的一大惊喜,而且他还以此作为案例在授课中使用。

­  “宏大叙事、个体表达。”向兵看好的是,这部影片主人公的所有举动都与个人相关,很贴地气。“即使陷入战乱,他也在惦记自己的订单,只是在客观上帮助避免了一场战争,并没有通过强烈的喊口号等生硬的方式展现,而是将这些融入到主人公这个个体身上,通过细节呈现”。

­  “影片中很多故事都来源于华为等跨国通信企业的真实案例。”《中国推销员》制片人赵建国介绍:“华为当时拿下海外30亿英镑订单,关键就在公开了源代码。这也是影片中公开源代码情节的原型。”

­  电影中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为了顺利通过交战区,男主角尝试举起五星红旗向对方表明身份,结果不但安全通过,部队战士们还友好地用不怎么熟练的汉语说着“你好”。

­  片中的这一幕,让很多人感到自豪,“当中国国旗飘起的时候,当非洲军人用中文说你好欢呼的时候,真的从内心为祖国感到骄傲,感动。”“当剧中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感觉很振奋,不错的电影!”一些有过国外生活、工作经历的人看完电影更是激动不已。“我以前也是中国电信行业的一名员工,也被公司派去国外,我去的是叙利亚,当时在叙利亚提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对我的态度非常友好,特别当战争发起被安全带回国家的时候我内心是无比的骄傲。对我这种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说,那是感同身受……”

­  有支持、鼓励性的评价,也有反对的声音。甚至有网友认为这样的情节设定和“手撕鬼子”等并无差异。

­  面对观众褒贬不一的反馈,导演檀冰有自己的原则:“我们欢迎大家从专业角度进行交流,包括提出一些批评性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对于一些恶意诋毁的声音,我们甚至要追究相关责任”。

­  事实上,这段手举国旗的情节并不是毫无根据,而是源于真人真事。赵建国接触过一个在苏丹开矿的山东籍孙姓老板,他曾因战乱被困。食物耗尽、孤立无援的时候,正是一面五星红旗帮他们平安通过交战区。

­  “当时孙总向我们讲着讲着眼泪就流出来了,那次他们十几个人走下来,一路无一人伤亡。”赵建国说,当五星红旗成为万里之外生死无助时候的护身符,相信每个人都会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  《中国推销员》自2013年开拍以来,摄制组深入非洲多地采访、取景,拍摄过程也如剧情般惊心动魄。赵建国介绍,在突尼斯拍摄中,当地竟遭遇了4次恐怖袭击。袭击地点离拍摄地很近,只好紧急撤回来。后来几经争取,在当地政府部门和大使馆的帮助和支持下才得以完成拍摄。

­  电影拍摄期间也遇见、接触了许多在海外拼搏的中国年轻人,赵建国觉得,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当代中国青年精英的精神面貌。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想做好这部反映中国新一代青年海外形象影片的决心,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责任展现给世界,“希望大家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年轻人的形象、看到中国未来的形象”。

­  向兵介绍,这部影片在深圳、长沙、西安等多地上映期间,被感动的观众群体年龄从14岁到60岁。檀冰也发现,60%以上的观众观影后都给出了比较高的评价,而且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大学生或者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很多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反映,走出影院的时候都还在为影片的一些情节而陷入沉思中,这恰恰说明影片触碰到了观众心灵,大家从影片中的某些地方找到了共鸣”。(实习生 杜沂蒙)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台湾一家五口遭诈骗后自杀 舆论批台当局治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
  • 非法收受财物2.29亿余元 窦万贵一审被判死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