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成功之处分析 档期延长至8月20日
影片中壮丽的风景、诡谲多变的气候,和那些步履蹒跚的人们,让观众重拾对于艺术审美的崇敬之情,让艺术片的欣赏又回到了经典的传统的审美表达范畴中。吴冠平在《今日影评》中将《冈仁波齐》和其它的艺术片创作做出对比,并坦言:“我们的某些创作者在艺术片中往往沉迷于表达一些不具正能量的个人小情绪,而《冈仁波齐》这部影片对于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带观众回归了传统的审美。”
为了放大影片传递出来的艺术震撼力,张扬在拍摄上非常注重表现人物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吴冠平在《今日影评》中分析道,张扬用长焦镜头把呼啸而过的大货车和那些执着前行的人们放在一个画面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人物个体镶嵌在一起,让大自然本身带给人类精神世界的崇高和敬畏透过银幕与观众实现了震撼的对视。
瑰丽宏大的主题背后,传递的是涤荡人心的正能量,而这正好与当下都市人的心灵诉求相契合。吴冠平认为,电影《冈仁波齐》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当下包括公司白领、学校教师等在内的城市新兴知识阶层成为主流观众不无关系,因为这些都市人群对于这样的一个符号具有精神向往。这部影片中经常出现的318国道,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时下知识阶层的时尚符号,人们向往通过318国道去大理丽江旅行,幻想可以放下内心的重担,心无旁骛。这也说明《冈仁波齐》代表着都市人在高压的生活中,内心失去而又留恋的某种东西。
艺术片缺少现象级作品 《冈仁波齐》成探路之作
和众多艺术片的命运一样,《冈仁波齐》取得如今成绩,走得也是一条“逆袭路”。该片首周最低单日票房排片占比仅0.9%,经过口碑的发酵,才不断博得关注,观影人次不断上升之后,争取来了5.9%的单日排片占比。为何艺术片一直以来不被市场看好,总要面临坎坷的“逆袭”命运,吴冠平在《今日影评》中分享了自己的观察。
“我们还没有现象级的艺术片存在。”吴冠平认为症候在此。通观近两年来影响力较大的艺术片,无论是毕赣的《路边野餐》、张大磊的《八月》这些新人新作,还是老牌导演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和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这些影片虽然对于特定人群具有吸引力,但都没有达到一个现象级的观影效应。而缺少现象级的效应,票房成绩始终徘徊在相对较低的数字,是导致院线低估艺术片市场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