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影票房高开低走 影迷开始选择回归理性
华西都市报 2016-12-22 11:51
今年票房大盘全面溃败,也因为暑假档全面失守。看今年的数据,虽然上映影片数量飞速增长,引进片甚至高达18部,然而票房、观影人次均出现“负增长”,档期内甚至只有两部影片破十亿。根据票房数据统计,2016年第三季度三个月的票房分别为45.1亿、40.5亿、21.3亿。与去年同期相比,7月与9月票房算是遭遇了“滑铁卢”:分别暴跌10亿、13亿,同比下降18.2%、38%,是五年来首次出现的票房负增长。
尤为可怕的是,暑假的票房冰点效应继续蔓延至中秋国庆档。“最强国庆档”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仅有一部破10亿的片子《湄公河行动》,上映前并没被看好,还是以黑马姿态突出重围。
票补减少淘汰烂片 影迷选择回归理性
对于今年票房低迷,许多分析都指向票补减少,市场已经很难再找到9.9元的特惠电影票。不过这只是在客观上,加速了市场对于烂片的淘汰率。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电影执行制作人李乐恒女士说:“票补减少是一定会发生的,当电商市场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电商平台自然会放缓烧钱的速度。不过这也加快了市场对于电影的选择,对于烂片的淘汰。以前大家觉得9.9元的票价无所谓,什么电影都可以看看。但现在票价恢复到30元左右,自然大家会更谨慎的选择。”
尤其是电影的种类越来越多,单纯靠明星效应已经不再成为高票房筹码。比如今年好几部用小鲜肉担纲的青春片,最后都草草收场。高品质的电影质量才是观众选择电影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