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9.4 什么时候上映

羊城晚报   2016-11-25 10:04

­  从100多小时的素材粗剪出5小时,再剪到2小时,到最后即将公映的86分钟版本,电影将最打动人心的精华部分呈现在大银幕上。萧寒说:“我不想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纪录片的观众感觉沉闷,更希望他们能因此爱上纪录片。现在我们还没有成熟稳定的纪录片观众群,希望能通过这部片子培养观众。”

­  C

­  百万观众进影院就是成功

­  为了制作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团队又再掏了几百万元成本。萧寒说:“相比电视版的150万元,电影的成本虽然更高,但放在今天的电影市场里算是小投资。成本主要集中在技术上,除了补拍和声音处理、调色等等,剪辑也花了六个月,这些技术成本没法减少。另外还需要发行的经费,也没法省。”让萧寒特别感动的是,团队成员给他开的全是友情价:“他们不仅没有因为我们给不出高价而拒绝,而且处处替我们省钱,这背后其实是对这部电影的认同。”音乐指导姚谦说自己和文物修复师的“工匠精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看电视版的时候太入迷,结果煮面煮煳了两次。”

­  2015年年底,萧寒导演的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以1%的超低排片收获了1300万元票房,他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开心:“已经很满意了,以每张票30元来算,说明有40多万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票房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更希望看到更多人愿意进影院看纪录片。”谈到新作《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票房,他说不敢奢望太多:“希望能有3000万元吧,这说明有100万人愿意进电影院看纪录片。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也是巨大的成功。韩国近两年两部纪录电影《牛铃之声》和《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票房都超过1亿元人民币,超过同档的剧情大片,希望中国也能出现这样的纪录电影。”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七家协会联合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
  • 1号台风“蝴蝶”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今天(6
  • 今日(6月11日)最新油价查询:92号、95号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