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比利·林恩》国内口碑 大量高分评价刷爆微博朋友圈

新浪娱乐   2016-11-07 08:16

  朋友圈@不夜鱼:水泥管里的生死搏杀,那个被林恩割喉的伊拉克人弥留的最后一刻,伸手指向上空,眼神望向摄影机,他看到了什么?那一刻,坐在银幕前的我缩了一下,似乎不知觉间,成了一起杀戮的同谋。甚至,是指使者。120帧,4K,3D。叠加之后产生的画面,像是家电商场的顶配彩电试机。明媚亮丽,纤毫毕现。 却显得不那么真实。 或者,是一种人造真实。 看完全片,也终于理解李安为什么选择了这种新技术。是试验,其实,也是一种反讽。关乎真实,和你被灌输的真实。这两者,绝对不是一个东西。搞了这么大动静,不过是想告诉你,眼见为虚。而主题,其实还是他一以贯之的自我寻找和自我发现。

[技术存疑]

清晰度过高需一定适应时间,个别镜头违背追求真实初衷

  管虎导演(看片后现场受访):技术没什么特别的,清晰度会高一点吧,以前的画面相对粗糙,这个太确定了。任何新技术都要有一定适应时间,3D一开始也要适应。

  豆瓣@Xastle:李安想做的是重现卢米埃兄弟创造《火车进站》时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舍弃了一贯理想化的镜头。真实感以及几处深景深内容量过多确实造成一种“出戏”的感觉。闪回对处理男主角和各个角色的关系还是有很大好处,可却违背了导演想营造真实感的初衷。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持用中国护照可免签或落地签前往全球90多个
  • 民进党当局启用新教材进行“台独”洗脑 国
  • 乌鲁木齐公开通报4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