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影评:越是心灵的 越要细描

人民日报   2016-10-11 10:59

­  影片《长江图》以航程为经,以男女之间的生命纠缠为纬,以上溯的旅途表现心灵的寻觅。主人公在昏暗的机械舱里读诗,在秋林中徘徊,在石塔中狂乱地奔跑,耳畔涌动着关于罪、神迹、信仰的辩难,似乎处处关乎“心灵”。大量的长镜头和特写、突出的船声与水声、冷暖光影的强对比等形式,也着力强调有别于庸俗现实的诗意。

­  影片的独白、对白和画面题诗中更是堆叠着抽象的“大概念”:爱、善良、信仰、理想、存在、命运、修行、顿悟……在较少触及终极关切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明示这些概念别有一番新意和深意。然而,创作者的表达用力过猛,其结果导致概念堆砌和符号化,反而遮蔽了意蕴的呈现。王国维用“不隔”与“隔”区分诗之优劣:“池塘生春草”是“不隔”,审美意象直呈当下;“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是“隔”,其弊病在典故、概念生硬不化,阻滞了意象的生成。这部电影中的“信仰”“顿悟”等概念,理应借由故事情节呈现出来,“化”到故事中。而且这种层次的“大概念”,一部作品也只能承载一二而已。正如一颗恰到好处的宝石可以增益华贵的气质,如果人浑身上下都缀满了生硬搭配的珠宝,那么整体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央气象台:近期江南华南贵州等地多降水和
  • 长线游、县域游、主题游等持续升温 假期文
  • 特朗普称将对所有在外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