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猜不透年轻观众 放手给新导演自由
猜不透年轻观众,陈可辛给新导演绝对自由
陈可辛说,选择《七月与安生》这个IP的另一大原因,是因为原著小说足够短,有很多留白,让改编可以理直气壮的做加法。“很多时候改编是吃力不讨好,改或不改,总会有粉丝不高兴。”他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很好的拿捏到了改编热门IP的度,“改到读者觉得和他记忆中的气质一样,但是其实故事已经有点不一样了。”
最让观众意外的是,电影不仅在七月和安生成长的经历中填充了很多细节,还在结局上对原著进行了重大的颠覆,甚至有多重反转。对于这样的处理,曾国祥解释说,“我觉得这个戏的主题就是两个女生在交换人生,如果要呈现交换人生,就要改结局。”而且,当年小说的读者已经成熟了很多,对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他希望“在讲故事的结构上变的复杂一点,尽量保留原著里面有的情感,但是多一点质感。”
对于“交换人生”这一主题,陈可辛说,自己一度觉得这个概念“太过知识分子,太装了,在商业片里行不通。”尤其是多重反转的叙事结构,他坚定地认为“观众肯定不喜欢”。后来影片在80后、90后观众中做了两场试映,“没想到观众完全买单,而且非常喜欢这个结局。”说到这里,他不由地感慨道:“我终于明白,我真的是老了。现在年轻人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不过,他始终认为,“作为监制,不应该捍卫你觉得对的东西,只需要在商业上保证电影不会失败,其余应该给导演绝对的自由。”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周冬雨和马思纯两位女主角的表现亮眼,将女性之间的友谊、成长与背叛演绎得细致入微。尤其是周冬雨饰演的安生,一改她以往单纯、安静的“乖乖女”形象,变得古灵精怪甚至放浪不羁,因此她的演技也被媒体评价为“有质的飞跃”。
对于选择这两位演员,曾国祥认为“很幸运”。“大家看过马思纯的《左耳》,觉得她比较叛逆、狂野一点。大家又觉得周冬雨是温柔一点的女生。其实,见面之后才发现,她们的性格是反过来的。我们很快就觉得,应该让观众看到她们本身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所以就决定了要用她们俩。”
“这两个演员不是很贵,但是很会演。”陈可辛认为,“其实演员会不会演,是看导演会不会选。”他透露,自己在拍电影时经常根据演员去改剧本,把演员的本性写进去,这一次也是这样,所以才让观众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周冬雨。“周冬雨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她代表了我特别好奇的90后、我们很不理解的一种新人类。他们所有的价值观、审美都很奇怪,周冬雨就带了一套那些东西来,你就不停地鼓励她放开,爱干嘛干嘛,去为她改剧本。”据称,周冬雨在拍摄时几乎每一条的台词都不一样,完全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讲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