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小鲜肉普遍没演技?没法保质底子薄后天不努力
2016-09-01 11:00 来源:北京日报
0
飞天影业董事长李斌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本想请吴亦凡拍电影,结果其经纪公司直接发话,片酬至少一亿元起,“经纪公司通过各种营销运作,助推艺人片酬虚高,这让我们制片方很尴尬。一部电影中,韩国艺人片酬占比20%-30%,好莱坞不到30%,国内演员却高达50%-80%。”在他看来,电影行业应建立成熟的演员片酬标准,遏制天价片酬现象。
话说回来,有“小鲜肉”就一定有高票房?今年暑期的电影市场,给了抱有这种想法的电影人迎头一击。
如果说2013年上映的《小时代》是“鲜肉电影”的开端,并宣告了这种模式的商业成功,那么今年的票房数据,则彻底打了“小鲜肉”票房号召力的脸。《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上映4天票房不到900万元,《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票房3600万元,《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票房也不到4亿元。导演赵宁宇预测,“小鲜肉”拍片热过两年就会冷下来,因为观众已经越来越成熟,只有颜值、没有演技、没有故事的电影不会有人买账。
想保鲜?
磨炼演技 作品撑腰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小鲜肉”的确为大银幕带来了青春靓丽之风。但无论颜值有多高,决定“小鲜肉”保鲜期的,还是过硬的演技。再“鲜”的演员,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撑腰,也难以在新人辈出的影视圈长期保鲜。
电影市场应根据“小鲜肉”自身气质,为其量身定做角色。这一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为当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王祖贤出道前是篮球运动员,四肢修长,五官偏硬朗,但徐克和程小东抓住了她身材高挑、眼神迷人的特质,在《倩女幽魂》中将其打造为妩媚清丽的女鬼,使其成为香港影坛一代玉女。林青霞刚开始拍戏时,饰演的都是琼瑶小说电影里的“傻白甜”角色,直到徐克挖掘出她身上的中性气质,才有了《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里的经典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