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片路在何方 动画制作如何尊重儿童
电影暑期档的竞争已经拉开了帷幕,《大鱼海棠》、《摇滚藏獒》等儿童片,或萌逗,或奇幻,给孩子带来欢乐暑假的同时,也展开票房上的厮杀。
近年来,影视剧行业高速发展,加之电视、电脑等载体的进一步普及,儿童接触影视作品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增加,国产动画片也似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长期以来,制作水平低劣、饱含暴力色情等元素的国产儿童影视剧广受诟病,因儿童模仿影视剧情节造成的伤害事件频频发生,不仅震惊整个社会,亦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和反思。提高国产儿童影视剧制作水平,出台影视剧分级制度的呼声更为迫切。
“少儿不宜”意识缺失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二十九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有关单位或者媒体出版、播映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观看的图书、报刊、影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时,应当作出警示说明。国家广电总局也曾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观众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尽管如此,这些法律法规都不属于影视剧分级制的内容,儿童受大众媒体的影响还是很深。
法律法规在影视剧分级上的不完善,对家长的教育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事实上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监督和引导意识。在我国,电影分级制度迟迟没有出台。2015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推出了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中国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1.0版本)。根据该分级标准,《喜羊羊与灰太狼》,仅适合7岁以上儿童观看,《熊出没》则只适合10岁以上的孩子。但是这一分级制度并未变成社会共识,成为一个切实有效的行业标准。
浮躁难出精品
除了法律法规上的欠缺,儿童影视剧本身的制作水平也令人堪忧。山东省青年文艺评论家路军表示,国内的儿童影视剧主要是以动画片为主,还是在单纯地模仿国外大片的形式,很多模仿并不到位。“像《喜洋洋和灰太狼》系列,形式上没有新的突破,主题也很单调,因此一直在走下坡路,票房越来越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