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洞鸡成龙岩武平人发家致富的“金凤凰”

东南网   2018-04-04 10:47

  工作人员查看象洞鸡的生长情况。阙小琴摄

精益求精 留住优质鸡

  象洞鸡是武平县地方特色品种,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属福建省26个畜禽良种之一。2010年,象洞鸡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同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当地养殖户赖瑞平投入五六百万元,在十方镇高梧村黄沙坑筹建了福建省武平县象洞鸡保种场,以保护象洞鸡这个特色品种,培育出品质更加纯正的象洞鸡。

  “当时如果没有对象洞鸡进行保护的话,这个品种很容易就消失了。”赖瑞平现在是武平县象洞鸡保种场总经理,回忆起当年的“保种路”依然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过去象洞鸡在武平以农户散养为主,不同种鸡之间繁衍,更是让纯正的象洞鸡越发难觅。此外,一些生长快、外销量大、效益好的肉鸡品种落户武平,也对象洞鸡品种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们基本恢复了象洞鸡原有的外貌特征。”近年来,赖瑞平一直致力于象洞鸡的保种工作。他说,象洞鸡最主要的特征是颌下长有放射状胡须,嘴、脚、皮肤都呈黄色,与其他的鸡品种不同,成年象洞公鸡一般要养足8个月才能上市,这有效保证了象洞鸡的品质。

  与肉鸡场的养殖方式不同,为了选出最优质纯正的种鸡,在保种场出生的象洞鸡一生要经历“层层大选”。“种鸡至少进行5轮筛选,如果是对200只鸡进行筛选,最终留下来的大概只有20只。同时,我们每年还要进行品种更新,2万只种鸡,往往要淘汰1万只左右。”赖瑞平说,现如今,保种场年产3万羽象洞鸡种鸡,其中包括核心象洞鸡1000羽,后备象洞鸡5000多羽,扩繁象洞鸡2万多羽。象洞鸡濒临“消失”的隐忧,正在赖瑞平的心头逐渐褪去。

岩说

乡村振兴,尤须走好特色路

  当前,乡村振兴之路该如何走好?“羊群走路靠头羊”,对于各地而言,唯有率先选出“头羊”,选好“头羊”,乡村振兴才算是有了方向,有了奔头。记者认为,特色产业便是这“头羊”之一。有了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才能动力十足,而特色产业发展好了,乡村的人气自然也就能旺了。

  当下,不少地方对于发展什么产业心里没底,因此,有些地方干脆“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有些地方则信奉“拿来主义”,在出去参观学习一遭之后,就生搬硬套将别人的“成功经验”直接复制过来。按照这样的思路,乡村是振兴不起来的,或者说难以振兴。原因在于,这种方式催生出来的产业,不是根子薄,无法壮大,就是容易“水土不服”,半路夭折。对此,武平聚力发展象洞鸡的做法值得借鉴。

  武平为什么会选择将象洞鸡作为特色农业品牌进行打造?在记者看来,这不仅是在于象洞鸡本身优势:口感好、品质优,更在于其是武平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品种。与此同时,当地群众对象洞鸡的认同感也较为强烈。这就意味着,对于这一品牌的塑造,武平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养殖优势和发展优势较为明显。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象洞鸡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的及时介入,积极引导及扶持,则有效增强养殖户的信心,让养殖户看到了奔头,加速了规模化和产业化。

  可以说,武平象洞鸡能够发展壮大,是养殖户跟政府部门同频共振的结果。事实上,振兴乡村则需要更多这样的同频共振。换言之,政府部门在前期就应该深入农村,了解各地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然后根据实际,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领头羊”,立好风向标。

  同时,在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政府部门也应做好服务。“领头羊”确定了之后,仅仅靠老百姓“单枪匹马”的闯劲是难成气候的。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不仅要制定好发展规划,让老百姓有章可循,更要在政策上给予应有的扶持、引导,让老百姓尝到甜头,这对于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形成品牌大有裨益。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阙小琴 实习生 赖志昌 通讯员 王发祥)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董事长称被开除员工涉嫌学历造假 被开除当
  • 章泽天登胡润财富榜:净资产600亿 清华与浙
  • 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最大载货量241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