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小大盘点 客家小吃特点有哪些

闽西日报   2019-08-29 16:41

  说到客家美食,不能不提到构成客家美食的重要体系,那就是客家小吃。据有关统计,客家美食拥有近200多种各类小吃:灯盏糕、七层糕、拳头桃、芋子包、薄饼、香芋饼、珍珠圆、汤圆、牛肉圆、扁肉、芋饺、艾饺、豆腐饺、米冻、豆腐丸、笋、鸡血、清汤米粉、酿豆腐、酿香菇、酿腐皮、算盘子、黄......

  客家小吃取材广泛,品种繁多,具有浓烈的乡土性, 既展示了客家传统风格,又描述了客家时代风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味香四溢,百吃不厌,品种之多、选料之细,嗜食之众,将客家饮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有意思的是客家小吃米制品居多,多达一百余种。 这是因为客家人从北方平原迁徙到南方山区,粮食作物从过去主要种植小麦转变为主要种植稻米、番薯、木薯、芋头等,用大米谷物加工成各种花样的小吃也最方便最相宜。

  在客家米制品小吃中,无论是乡村老宅,城镇街巷,最有代表性,最有风情,最凝结乡愁的非灯盏糕莫属。灯盏糕也叫油炸糕、也喊铁勺饼、辣哩、豆粒糍等,是客家地域最为普及的小吃。它是米与豆的结合,火与油的产物。古老的汀州童谣这样唱道:“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得死。”在连城则为:“灯盏糕,碌碌圆,又想吃,又钱。灯盏糕,扁那那,又想食,又还那(烫)。”从稚子口中道出了客家人对灯盏糕喜爱与念想。

  闽西客家灯盏糕的来历却和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有着很大的渊源。传说诞生于宁化的清朝著名画家黄慎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其母为让黄慎专心学业,每天都在县衙旁边街头煎油饼卖,补助家用。黄慎的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磨米浆,年幼的黄慎见母亲如此辛劳,也早早起床帮母亲打下手推磨。米浆磨出后,其母就挑着炉锅出门炸油饼,因黄慎母亲炸的油饼金黄剔透,香气扑鼻,很受顾客的爱好,每天来买早点的人们络绎不绝。渐渐地,黄慎母亲所炸的油饼愈来愈出名,常常都供不应求。由于其母炸油饼的煎勺形似照明用的灯盏,聪明的黄慎就给它起了一个极有诗意的名字“灯盏糕”。从此“灯盏糕”的名字不胫而走。

  小小的灯盏糕,在老一辈的客家人记忆里,是旧式灯盏下燃出一豆光明,孺子灯下攻书,慈母灯下缝补,耕读传家的精神在油灯的微光里世代传承。小小的灯盏糕,在孩子们的舌尖上,是诱惑,是家乡的味道,是一代代客家人基因密码的化解。他们吃进的不仅是客家小吃,吃进的还是文化。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董事长称被开除员工涉嫌学历造假 被开除当
  • 章泽天登胡润财富榜:净资产600亿 清华与浙
  • 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最大载货量241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