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绽放红色圣地——龙岩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闽西新闻网   2017-07-28 16:05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靓丽、最温润的名片。

  天蓝、地绿、水清,城区交通顺畅、商家经营有序、市容市貌整洁……盛夏时节,行走在岩城的大街小巷,一派文明和谐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人们欣喜地发现,通过创城,岩城的城市品位、精气神和人文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龙岩市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明创建,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发展、惠及民生、为民造福的重要抓手,发挥红土特色和优势,发扬“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苏区优良传统,坚持“创城惠民、创建为民”,下定决心、坚定信心, 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推动创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给闽西这块红土地带来新活力、新气象、新变化和新风尚。

全民携手共创建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这是一场文明长跑,更是一场接力冲刺。

  近年来,龙岩市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新起点,以“志在必得,务求必胜”为决心和信心,持之以恒抓创建,坚持不懈促提升,在组织领导上夯实工作保障。

  创城以来,龙岩市真正把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上率下推进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主要领导深入创建一线协调调度、专题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门力量直接抓,确保任务明确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市领导挂钩中心城区街道办事处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制度和市直单位挂钩社区工作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和奖优罚劣措施,建立创城绩效奖励和领导问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量大面宽,需要全民参与。龙岩市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全方位地营造创城浓厚氛围,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创城工作,实现创城工作深入人心,提升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人们看到,报纸、电视、网络,文明创建的记录是那样的催人奋进;“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文明创建的宣传是那样的声势浩大;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城市社区抬眼可见、举足即观,文明创建的提示是那样的温馨入目、以文化人。

  人,是文明的主体。提高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关键在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也在人。在文明创城中,龙岩市坚持把提升市民素质作为核心工程来抓,根据闽西实际,充分利用龙岩市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激活红土文化基因,广泛开展“三红”(即红色土地、红军故乡、红旗不倒)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开设文化讲坛、道德讲堂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以文“化”人,倡导文明新风,提升文明素质。

铸造文明新形象 让城市更美生活更好

  “现在出门就能走绿道,抬腿就能逛公园,‘绿色’在龙岩中心城区处处可见。”

  “觉得现在的龙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空气更加清新,街道干净整洁让人舒心,绿化美化使人心怡,道路越来越宽阔,交通越来越顺畅,出行便捷多了,人与人之间也更加和谐了,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

  面对创城给城市面貌带来的极大改善,广大市民道出自己的心声。同时,创城带来的城市变化,也激发广大市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唤起了市民自豪感的共鸣。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是催开文明城市之花的春风,也是打造好环境的基石。创城以来,龙岩市坚持民生导向,以打造“八大环境”、提升“五大工程”为重点,把城市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优化人居环境的硬任务,持续开展城市绿化、景观风貌、道路交通等工程,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功能,树立城市新形象;坚持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优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城市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实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

  在城市功能完善方面,龙岩市着力实施道路畅通、市政提升、旧城改造,园林绿化、农村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住宅安居等“六大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中心城市“一环两轴四纵五横”主干道路网建设。2016年推进了龙岩大道高架桥、龙腾南路二期、东肖南路提升改造等30个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和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86.93亿元。此外,龙岩大道四期、青竹路、青云路,打通金鸡路、天马路等“断头路”等项目工程正有序推进。

  在推进交通设施建设方面,龙岩市出台了《龙岩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实施方案》、《龙岩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系统推进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分别建设了龙岩大道、龙腾路、华莲路等跨街人行天桥,莲花山下穿工程、邮政局道口“上天入地”立体交通工程今年4月全面竣工交付使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龙岩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实施以来,城市道路变得更加畅通,市民出行环境极大改善。

  此外,龙岩市积极挖掘闽西体育特色,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完善体育中心、体育公园等大型体育场馆,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伴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推出,一件件顺应民心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

  市容环境品质提升是龙岩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头戏。在市容市貌整治方面,龙岩市持续开展城区“一月一街”市容环境和“两违”专项整治行动,今年1至6月,共取缔市容市貌违章行为8.03万余起,查处市容市貌违章行为1395起。

  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优化中心城区交通勤务机制,重点开展汽油机助力自行车(超标电动车)整治工作;取缔整治“龙残”号牌三轮机动车194部;禁止三轮摩托车、三轮非机动车进入中心城区。

  在农贸市场整治方面,对中心城区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对北市场、韭菜园等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并开展“一个示范城、一条示范街、两个精品广场、30家示范店”创建活动,把美食城、解放北路、万达广场、万宝广场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域,打造公众放心示范点。

  在社区环境整治方面,不断强化辖区内社区和生活小区环境卫生清扫和整治工作,清理 “牛皮癣”,保持环境整洁。新罗区7个街道54个社区对547个无物业小区进行了整治。

  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方面,今年以来,食药监部门开展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春雨行动”,对全市各类学校及周边的2669户食堂、小餐馆、小食杂、流动摊贩等食品经营单位登记建档,并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3次。

  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仅仅是创城工作的一个个缩影。近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携手共创,将涓涓细流汇成了创城的强大合力,在优化生态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公共秩序、公共环境以及政务法治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惠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文明的好处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做到了我们百姓的心坎里!”创城带来的一处处新变化,让市民拍手称好,极大地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共谱文明新篇章 让文明之花绽放龙岩

  “现在红灯,请大家在等候区内等待。”“骑车,请戴好安全帽!”连日来,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手持劝导小红旗,在烈日下参与到城市交通文明劝导的队伍中,在繁忙的高峰时段维持秩序,为城市文明建设添力。

  “红马甲”,无疑是岩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城以来,龙岩市依托“文明交通”“党员进社区”“创城大妈”等志愿服务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创城、志愿同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活动,来自全市的3万多名志愿者不定期在火车站、汽车站、公园广场、交通路口开展文明创城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等行动。55支“创城大妈”草根志愿服务队,以“蒲公英”式遍布城区,开展创城宣传志愿活动,成为巾帼志愿服务的响亮品牌,提升了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一群人引领,千万人同行。近年来,龙岩市坚持把弘扬闽西老区精神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着力推进“榜样龙岩”精神品牌建设,在干部群众中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了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创城注入精神力量。近年来,龙岩市先后有1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入选全国十佳孝心少年,10人被评为省道德模范,5人被评为省美德少年,3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10人入选“福建好人榜”,兰华雄、徐淑英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这些人在各自平凡的生活中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一次又一次激发更多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热情和力量。

  从城到人,从人到城,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时,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和能量,就点燃成精神文明建设的燎原之火。实践证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树立的是形象,改善的是环境,提高的是素质,促进的是发展,受益的是群众。

  龙岩城市悄然发生着巨变,这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是全体市民用勤劳的双手共同谱写着的文明新篇章。然而,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岩城的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做“文明龙岩人”,让文明之花在闽西大地竞相绽放。(记者 曾燕福)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广东省江门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李汉东
  • 广西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 广州海关原党委委员、副关长刘小威被开除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