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全面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向好发展
5月29日,记者从市安委会获悉,今年1-4月份,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2起、死亡17人,分别同比下降51%、39%,未发生较大事故。2016年,按照全国事故统计制度改革后的新口径,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15起、死亡67人,分别同比下降23.3%、21.1%。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抓好安全生产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程,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向好。
强化担当约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逐步健全
“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经开区的134个乡镇、1915个村居已全部制定出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细则。”记者获悉,近年来,龙岩市各级各部门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切实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地生根,切实把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工作重在落实,近年来,全市已经形成了建立党委统揽、政府抓总,安委会牵头统筹、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安办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考核巡查,安全监管部门主抓,其他部门支持保障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坚持效果导向,突出个性化考核,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市对县、市直部门绩效考核内容,严格督查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县(市、区)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考评资格。近4年来,有1个县级政府和1个市直单列考核单位被取消考评资格。市安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开始,将在全市筛选一批安全生产问题突出隐患较多的乡镇由市政府进行单列考核。
每年的6月是安全生产月,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龙岩市历来重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几年来全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落实五到位”。据悉,全市8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推行了“五落实五到位”,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推动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全面开展,至目前30个重点行业的4900家企事业单位完成达标,达标率100%。
推动责任落实的同时,安监部门也在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市安监局全面梳理安全生产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依法取消3个审批事项,18个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县一级。按时完成安全生产权力、责任、公共服务事项“三张清单”的梳理公布工作。
强化风险管控,努力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关闭煤矿69家、非煤矿山78家;
安全生产许可及“三同时”审查项目773家;
安全间距不足的化工企业搬迁或关闭的8家;
排查掌握了可能存在水害威胁的煤矿25家;
人车运输风险企业12家;
非煤矿山采空区53处、尾矿库“头顶库”10家;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17家……
这是记者采访中获悉的一组数据。去年以来,全市安监部门强化源头管控,排查风险、推进整治的工作成效。强化源头管控是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为更加有效地实施安全风险管控,市安监局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认真开展高危行业安全风险排查分析。督促企业建立严密的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管控,试点实施了紫金山金铜矿风险分级管控及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在强化管控的同时,全市安监部门积极实施安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依托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与矿山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大力推进2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矿山建设,目前紫金集团和马坑矿业已累计投入3675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并实现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一图一卡一册”全覆盖,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开展专家问诊、监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谈心对话活动。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安全生产不良信用“黑名单”制度,2016年在媒体上公开曝光21家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企业,形成了较大震慑力。
强化监管执法,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法治化
今年3月1日起,《龙岩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龙岩市不断推进依法治理安全生产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龙岩市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出台了龙岩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龙岩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龙岩市还制定出台了《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市县两级行政执法人员和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梳理编制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共计7个部分103个抽查项目。”市安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安委会坚持每年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建立了安全生产“双随机”抽查制度,制定了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双随机”抽查机制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要求抽查比例不低于30%。坚持每年对各县(市、区)开展一次行政执法质量检查和案卷评查活动,规范执法文书使用,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规范自由裁量标准,提高执法效能。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集中整治活动,采取暗查暗访、专家会诊、“回头看”检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确保检查取得实效。去年,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全市安监系统执法人员共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195家次,查出一般隐患5915项,已完成整改5915项,整改率100%,实施行政处罚53次,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和关闭取缔生产经营单位3家。
强化执法监管同时,全市安监部门严肃事故问责处理。2016年以来,落实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归口统计、联网直报制度,事故网上直报率100%。严肃事故问责处理,严格执行预警、约谈、问责等制度,对一般工贸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实行挂牌督办,严肃追究事故相关人员的责任,发挥事故警示震慑作用,推动企业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2013年以来,市安委会累计8次对县级政府进行安全预警,对9家企业实施安全预警和约谈,对16起一般工贸事故和135个重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查处较大以上事故5起,追究责任人员42名,其中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8人。
强化排查治理,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全市安监部门在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平稳向好的过程中,“抓大不放小”,全面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危险化学品等15个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市安委会先后组织了9个体检组和督查组开展煤矿全“体检”,对48家三级以上达标的煤矿进行检查,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的6家煤矿立即进行停产整顿,责令停产整改3家,立案查处2家,提前关闭退出1家。开展非煤矿山分类分级监管工作,目前已完成103家非煤矿山和尾矿库企业风险等级评定。
推进尾矿库治理,10座“头顶库”企业全部制定治理方案,并将尾矿库“头顶库”事故隐患治理列入龙岩市2017年投资工程包项目,力争今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确定37项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从今年4月起用半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体检”工作,推进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进区入园,16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完成自动化改造,蛟洋工业集中区化工园区已完成规划。
开展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油气管线隐患专项整治、电梯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2016年,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333家次,发出指令书343份,立案查处特种设备案件21起,强制报废和淘汰不合格的各类特种设备1064个(台)。开展粉尘涉爆等方面调查摸底和分类工作,目前,全市工贸企业现有粉尘涉爆企业126家、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企业58家、涉氨制冷企业共4家。
全市以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将道路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2.28亿元,共完成2521处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多发路段和846处农村道路交叉路口整治。以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层地下建筑等为重点,抓好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工作。2016年,检查单位1.2万家,督改火灾隐患9700余处,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370份,查封101家,三停81家,拘留9人。(记者 阙国豪 通讯员 王才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