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HPV有助抵御皮肤癌 病毒中也有抗癌“友军”
人类能与很多病毒和谐相处
此次研究的低危型HPV病毒,帮人类打开了了解如何与病毒和谐相处的一扇窗。
其实,同为病毒,有些病毒可以通过影响机体免疫系统,间接影响其他病毒的致病性,这种“负负得正”的关系链,反而会让部分人群受益。
严沁称,有研究表明,当合并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GV)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进程减缓,患者的存活期会相对延长。
而上月底,中国科学家在《自然·免疫学》刊文称,率先发现了肠道内的共生病毒,可以抑制肠道组织损伤和炎症发生。
肠道免疫系统主要由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派氏结组成。“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会吃进很多抗原和细菌,而IEL存在于肠道上皮细胞内,所以对于抵抗肠道感染起着重要作用。缺乏IEL,机体的免疫和屏障功能会减弱,患肠道感染等疾病的风险会更高。”研究者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和医学学部教授周荣斌介绍,他们向小鼠体内输入抗病毒药物后,小鼠肠道的IEL减少。这意味着,减少共生病毒,会导致IEL显著减少。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肠道内的巨噬细胞一旦识别共生病毒产生的核糖核酸(RNA),便可以诱导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5,从而维持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存活和增殖。“如果肠道共生病毒失衡,还可能引发肠炎、肠癌等疾病。”周荣斌说。
让身体储备与病毒打仗的“军队”
不过,因为检测技术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人类对共生病毒的了解仍是“雾里看花”。周荣斌介绍,人体肠道、肺部、皮肤等组织存在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这些共生微生物已经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在许多正常生理功能和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过去几乎所有的研究集中于共生细菌,而对于共生病毒的病理、生理功能研究还非常缺乏。
“以肠道共生病毒为例,目前可以鉴定的共生病毒还很少,对其功能、特性及在健康维持和疾病中的作用,人类都了解甚微。”不过,周荣斌认为,未来5—10年,共生病毒的研究可能会迎来快速发展。
既然知道共生病毒的存在,短期内却又对其无可奈何,人类该如何与共生病毒相处?
“病毒会看人下菜,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的免疫状态,会有不同的结果。只要平时注意提升自己的免疫力,让身体随时储备一支能与病毒打仗的‘军队’,就可以与病毒处于自然的平衡状态,甚至可能利用这些微生物为人类健康服务。”严沁说。
程文俊认为,与病毒的相处,防大于治。“如果酗酒、吸烟、熬夜、焦虑、压力大,免疫能力就差,这时,体内和平相处的病毒就会‘变脸’,而如果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病毒就无机可乘。”(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