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义的保温杯是什么梗 为何说保温杯是中年男人标配特征
表面谈着“中年危机”,实则更害怕“边缘化”
节目嘉宾中,评论员王勇和文化记者沈河西算是70后与80后的代表,他们直言这个突如其来的网红保温杯还真让他们惊讶不小。
但是,在评论员王勇眼中,当你发现现在的明星都比你小了,或者新歌榜上翻翻20页,自己不仅不知道歌名,连歌手名字也没听过,还有别人追星开始为自己的爱豆买广告“养”他,而你家墙上依旧贴着喜欢的明星海报,如果发现这些差距了,或许真是老了。“甚至有更可怕的中年危机,就是你周围所有人都靠你,而你靠不上任何人。比如,当年自己一起混的同学、哥们,有的开私人飞机了,有的公司已经上市了,杂志上看到人家身家好几亿的时候,这种心态是很正常的。”
评论员王勇、90后研究生符书琴、文化记者沈河西
所以,“中年危机”的内涵岂是一个小小的保温杯或者大腹便便的肚子和守不住的发际线所能简单代表的?
文化记者沈河西则认为,其实“中年危机”只是一个容易引发共鸣、戳中泪点的词语,背后更反映出人们害怕自己被社会文化逐渐边缘化的心理。从事件本身的文化语境来分析,“赵明义曾经可以说是摇滚黄金年代的代表,那个时候摇滚承担的使命是要呐喊,要反思,要批判等等,所以当赵明义拿着保温杯,就产生了一种违和感。其实就像今天再来看摇滚的时候,我们发现摇滚在日常生活当中,从一个中心位置更加边缘化了,是一个远去的时代。于是人们通过他回望青春时代,就产生了所谓中年的危机。”
对此王勇也非常赞同,刷屏的其实不是保温杯,而是“人们在心理上给自己的一个定位,就是好像慢慢被边缘化了。”
但两位年长一些的嘉宾认为,其实这一切都很正常,这就是人类文化的新陈代谢,这便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
网络上的“中年危机”吐槽大会永不会谢幕
实际上,类似“赵明义的保温杯”一夜走红的故事,在网络上并不少见。就在之前几天,一组“我们是谁”的图片也刷爆了网络,本是广告界乙方对甲方的调侃,结果就引来无数行业的模仿P图,来了一场情感宣泄。
其实对“中年危机”的情感宣泄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沈河西说,“你想想看90年代,我们很多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也有很多关于中年危机的描述,比如关于出轨、离婚,有一部小说叫《离婚指南》,还有电视剧《牵手》,这都是讲中年危机。”所以,每个时代人们都会有自己表达“中年危机”的一个渠道和方式。
而如今到了网络时代,这种符号化、标签化更明显,在“蹭热点”的流行环境里也更容易被复制和传播。
对此,王勇深有感触,“我们以前做记者的想法是,如果今天他写的是A,我一定写B,他写好我一定写坏。否则的话,我作为一个记者最起码的底线在哪里,难道要吃剩菜吗?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人人是自媒体,只要一个人把这个话题写起来,所有人跟着他蹭热度。区别只是最后加上一句‘各位读者,你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甚至后来还有人告诉我,你以为篇篇都是人写的?当然是机器抓取的,什么是热点就抓取什么,结果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有时候想,互联网时代到底是信息多元了,还是说保温杯,这不就是前一段时间说穿棉毛裤就是中年人的另外一个版本吗?”
所以,也许过不了多久,你的身边又会出现另一场“中年危机”吐槽大会了。
(记者 黄艳琳)